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受传统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被长期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二元户籍制度也一直阻碍着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作为相对独立于城市居民和农民的“边缘人”,这个群体的养老保障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养老保障理论和预期效用理论,并对农民工的内涵、特征和分类进行相应分析。然后通过对我国各地正在探索实行的三种养老保险模式进行对比后认为纳入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养老保障权益。其次,本研究基于对浙江省奉化市的实地调查,从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工对养老保障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大多数农民工的未来计划以回农村为主,养老观念也还处在较为传统的阶段,对自身养老安全保障的担心程度和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程度也不高。但农民工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信任度较高,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意愿也较为强烈。再次,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变量、是否有留在城市的打算变量、是否担心自身的安全保障变量、是否了解当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变量和是否有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打算变量与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本研究提出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建立与城乡养老保险相衔接和与农民工群体差异性相适应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的当务之急。逐步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统筹层级,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企业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工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以及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