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本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与实践探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回溯《摆脱贫困》中的民生思想,强调摆脱意识贫困等关键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民生工作方法与现实道路,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走上繁荣富强之路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背景介绍。一是界定了“贫困”“民生”“民生思想”的相关概念,理清本文的研究范畴;二是梳理了《摆脱贫困》中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为主要内容的阐述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习近平《摆脱贫困》中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心贴近人民,依靠与信任人民,解决人民需求,是一切民生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是绘就摆脱贫困的民生蓝图。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民生工作“主旋律”,合理运用区域资源优势作出统筹规划,使贫困人口不仅摆脱物质贫困,更摆脱精神贫困。三是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弱鸟先飞”等先进理念,彻底击破意识贫困的底层思维,为民生难题答疑解惑。四是指明提升民生福祉的现实道路。从教育、就业、生态、科技等方面出发,为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指明道路。第四部分,习近平《摆脱贫困》中民生思想的民生实践与成果。在科学的民生思想指导之下,宁德各地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逐步推进城乡建设和老区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兴起。1990年习近平离任时,宁德地区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态保护现成效;教育体系优化,科技水平提高。在实践中,习近平《摆脱贫困》中民生思想的科学性得到了验证。第五部分是习近平《摆脱贫困》中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习近平《摆脱贫困》中的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传承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也引领和推进了新时代的民生思考。同时,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提供了解决世界民生难题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