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教师作为推动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专业发展水平理应受到高度关注。PCK是教师知识的核心,以此为视角来审视和推动新疆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有其适切性和必要性。本研究以南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困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本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构建框架,第二章现状调查,第三章个案分析,第四章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构建汉语教师PCK发展的框架。汉语教师PCK发展的分析框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由课程与教材内容到教学设计的转化,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表述、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个层面是教师由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转化,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及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第二章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师PCK发展现状调查。通过教师问卷及学生问卷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师PCK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喀什市B小学、Q小学、S小学教师200名,学生200名;C县教师进修学校、E小学、S小学教师200名,学生200名。第三章通过问卷、访谈及课堂观察查找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维吾尔族教师PCK两次转化的具体问题,纵向上对专家型教师A前后两次汉语课的PCK转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转化特点;横向上对成熟型教师R及新手型汉语教师L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分析二者PCK转化的不同,最后归纳出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师PCK转化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对现状调查和个案研究所反映出的维吾尔族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PCK转化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从语言与文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师的教学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师PCK发展的策略。语言与文化层面,笔者认为应该加强语言与文化培训;PCK第一次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准确理解表述教学内容、增强学情分析意识、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第二次转化过程中主要注意教师对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语言的准确使用、扩大师生互动范围,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