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处于人生中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各顶心理指标都在走向成熟,使他们由儿童向成人过渡,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许多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与苦恼,社交焦虑就是困扰中学生的一个重大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是在应激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而社交焦虑就是中学生常面临的一种应激,因此研究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二者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武汉、黄石两地的初一到高三630名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别对他们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性别、年级、学校属性等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高低社交焦虑者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还分析了初、高中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中学生交往焦虑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中学生交往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在交往焦虑总体上及在社交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焦虑程度要显著高于重点中学的学生。2、中学生的交往焦虑不稳定,但基本上呈现出了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初中阶段,初一学生的交往焦虑要高于初二与初三年级的学生,呈下降趋势,到了高中又开始回升,高三的交往焦虑程度最高。3、中学生使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忍耐,幻想。其中女生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要显著多于男生;初中组全体被试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在求助应对方式上,男生显著多于女生。4、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并不是分布在每个年级,而且都是高年级更多使用问题解决、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也更多的使用退避、发泄、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也更多地使用幻想和退避应对方式。5、高低交往焦虑组在问题解决、求助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性的差异,低交往焦虑的学生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显著多于高交往焦虑的学生,而高交往焦虑的学生采用幻想的应对方式显著多于低交往焦虑的学生。6、初中生社交焦虑与问题解决呈显著的负相关。高中生社交焦虑与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交往焦虑总体状况、社交焦虑因子与幻想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