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改性粉煤灰强化混凝除藻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污染问题逐渐加剧,湖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使得蓝藻水华频发,影响群众供水安全。因此,研究卓效、经济的除藻技术十分迫切。本课题以传统混凝工艺为基础,研究了盐酸改性粉煤灰(Hydrochloric acid modified fly ash,FA-HCl)强化混凝除藻效果,主要考察了投加量、藻密度、胞外分泌物(EOM)、沉降时间、藻类生长期等因素对其除藻效果的影响,优化其除藻条件,分析其除藻机理,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以水华微囊藻悬液为对象,选用不同方法对粉煤灰改性,开展了粉煤灰除藻改性方法的筛选研究。实验表明,单独粉煤灰的藻去除率在10%15%;对比不同的方法改性后粉煤灰除藻效果:盐酸>硫酸>高温>超声波>NaOH,其中盐酸溶液浓度为15.0%,投加量为90 mg/L,FA-HCl的藻去除率达到最佳,藻密度、浊度和Chl-a去除率分别为100%、98.87%和100%。(2)分析FA-HCl强化混凝除藻效果研究发现,投加量为80 mg/L,藻密度A680≈0.1时,FA-HCl的藻去除率达到93%以上;在此条件下,沉降时间为40 min时,藻密度、浊度和Chl-a去除率分别为97.67%、97.89%和100%。藻类由迟缓期生长至衰亡后期时,DOC值由10.02 mg/L增长至85.91 mg/L;当投加量一定时,对比不同生长期藻去除率发现,对数期藻去除率达到最大值,藻密度、浊度和Chl-a去除率分别为97.09%、98.67%和100%;衰亡期藻去除率下降至40%左右,表明较少的EOM可以极大的促进混凝,过量的EOM会阻碍混凝。(3)由响应面分析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发现,FA-HCl强化混凝除藻最优工艺条件:投加量、沉降时间和EOM分别为113 mg/L、50 min、11 mg/L,其中UV254模型显著性影响因子依次为:FA-HCl投加量>沉降时间>EOM,Chl-a模型显著性影响因子依次为FA-HCl投加量>EOM>沉降时间。(4)分析FA-HCl混凝除藻机理发现,酸改性后粉煤灰表面空洞增大,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对藻絮体形态分析表明,FA-HCl除藻生成藻絮体较粉煤灰大且密实,且有粘结、团聚现象;对Zeta电位分析表明,处于衰亡期前藻细胞混凝过程中有明显压缩双电层现象;生长至衰亡期后藻细胞表面分泌大量的EOM,使得藻液中电负性越强,在相同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下,过量的EOM抑制了絮凝作用,使得混凝剂除藻效果降低。
其他文献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近年来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相关的疾病,并且能累及多个器官和腺体。其主要损伤的是外分泌腺。从而导致口干、眼睛干涩及其他多
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机电安装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能否按期投入使用并取得效益的关键性因素。过去在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技术中,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只注重对项目任务在
GaHD1基因为HD-ZIP IV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主要起信号转导作用,其最终的信号受体为纤维发育相关功能基因。已有的相关报道发现GaHD1是控制茸毛和纤维起始的关键调控基因,并受赤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胃俞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OT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影响,探讨室旁核催产素(Oxytocin,OT
大脑由多种类型的神经细胞组成,其中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群广泛分布的调质类神经元,该类神经元功能异常可引发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在内的多种脑疾病。胆碱能神经元通过复杂的树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orsades de pointes),甚至心脏
在汽车市场,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耐久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但同时柴油机的碳烟微粒尾气排放污染已严重地危害了环境以及人类身体健康。单纯依靠改进发动机燃烧而改善机内净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表达情况检测,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情况检测,结合年龄、性别、病理类
本文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入手,对科尔沁小说中的民歌传统进行分析,梳理科尔沁小说在题材、情节、精神与科尔沁民歌的传承关系,并阐明科尔沁民歌对科尔沁乡土小说产生
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其预后不佳,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5%。到目前为止,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其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