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书面和口头语言中,并且一直是学者们的热点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双关的传统研究,集中在双关的定义,分类,特征和修辞效果,或是双关的汉英对比和汉英双关之间的翻译上。最近,很多学者也从语言学视角像语义学角度,语用学角度和认知角度对双关现象开始进行研究。其中,也有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研究,但是大部分不够深入,细致。此外,也有研究用其他认知理论揭示双关背后的生成机制。但是这些认知研究很少关注双关幽默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反映,我们的研究正是着眼于双关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从中揭示双关是如何产生幽默效果的,从而达到探索双关背后的认知机制的目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概念整合理论。这是一个动态的在线意义建构理论,也是一个具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它曾被运用于多种语言现象的解释,并广泛地运用到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中。本研究把概念整合理论框架运用于双关语言现象的解释,得到如下结论: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应用于双关语言现象的解释,双关是一种概念整合能力的反映。幽默产生于概念整合过程中,并且是在整合空间中产生的。双关运用语言在形式或是语音上的相似性,形成一个铰链。铰链在类属空间的构成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类属空间又控制着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映射。而后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被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在合成空间里,经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几个过程,形成一个新显结构。这个新显结构的产生过程往往会在空间中形成冲突,而幽默效果就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了。本文希望能够给以后的双关语言研究带来一些启示并促进其更长远深入的发展,同时促进概念整合理论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是以认知角度出发,希望本文的发现能够对认知语言学,乃至认知科学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