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根系构型、叶片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系是植物体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所需的物质,植物叶片的生理指标可反映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根系的形态结构、C、N含量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在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额济纳荒漠地区,选择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典型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观测红砂生境气温、湿度、降雨量,测定红砂生长土壤的含水率、容重、p H值和电导率,并采用壕沟法采集红砂完整根系,分析红砂根系构型,同时测定根系的C、N含量以及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研究红砂的根系构型特征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额济纳荒漠红砂生境土壤质地为砂土,土壤含水率和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40~60 cm土层含水率在4.0%~6.7%之间,表层土壤与70~100 cm土层容重分别为1.46~1.56g/cm~3和1.57~1.76 g/cm~3;红砂根系在土壤容重1.46~1.64 g/cm~3的区域根轴数为14~16,主根长度在69 cm左右,土壤容重较高的区域根轴数为16~20,主根长度约为65 cm。红砂通过增加侧根分支、侧根数目以及增加侧根总长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的土壤环境,表明红砂根系具有形态可塑性。2.额济纳荒漠区域红砂根系拓扑指数较小,拓扑指数为0.08±0.01,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根系分形特征较好,分形维数为1.17±0.02,分形丰度为1.44±0.03;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红砂根系平均连接长度较大,以此扩大其有效营养空间。3.随着红砂根系序级的上升,根系直径和根长呈有规律的变化,指数函数可表征其形态变化特征。红砂根系总分支率为2.28±0.03,随着红砂根系序级的上升,各级根系分支率之比逐渐降低,表明红砂具有较强的分支能力。4.随着红砂根系序级的上升,根系C含量和C/N比增加,Ⅰ~III级序根C含量分别为43%~49%、51%~57%、52%~59%,C/N分别为8.1~8.6、11.5~13.6、13.0~16.8。红砂根系N含量随序级升高而降低,Ⅰ~III级序根的N含量分别为5%~6%、4.1%~4.5%、3%~4%,且红砂的I级根C、N含量与Ⅱ、Ⅲ级根之间存在差异显著。5.随着红砂的生长,叶片中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加。随着土壤含水率升高,红砂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CAT活性呈显著上升。6.通过红砂根系结构与叶片生化指标的耦合分析发现,叶片中的SOD、CAT、MDA均与红砂根系结构因子的分形维数、拓扑指数呈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DSE(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是常见的定殖于植物根部的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在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榆树(Ulmus pumila L.)是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建群种,也是干旱区植树造林的常见树种,对榆树根系定殖DSE的研究能为其在荒漠化地区提高栽种成活率以及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榆树疏林草原近年来有退化的趋势,但目前对榆树根系的DSE菌群构
学位
报纸
植被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流域下垫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明确植被的生长态势及趋势、分布特征以及驱动要素,对区域内生态修复、土地荒漠化治理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考虑植被、水文、地形等因素,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气象、水文及DEM等数据,设计土壤、物探、地下水等试验方案,开展一系列测试工作获取数据信息,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1991~2020年近30a吉兰泰盐湖流域植被
学位
生态补水工程作为保护湖泊湿地水环境、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治理湖泊湿地水质污染、恢复水体面积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本文以MIKE21软件中二维水动力(HD)模型为基础耦合水质(ECO Lab)模型,引入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熵权法贝叶斯水质评价模型,科学地分析乌梁素海经过2011~2021年生态补水工程大力实施后,其换水周期、水体置换率、水质指标浓度、污染源对水质指标贡献率
学位
库布齐沙漠及其周边区域地处黄河“几”字湾核心区域,是我国黄河“几”字湾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土地沙漠化问题一直是影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然而,以库布齐沙漠为核心的周边区域土地沙漠化长期发展变化背景下,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和转化特征、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程度正逆向消长变化规律和趋势,生态恢复工程建设、自然因素等对生态恢复的正逆向反馈影响,都还缺乏客观系统地分析、评价和
学位
中国西北干旱区风沙活动强烈,沙尘事件频繁,为东亚主要沙尘源。沙尘过程显著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因距尘源区距离、生态背景、气候特征等因素差异,不同城市大气环境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程度不同。本研究采用2015至2019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呼包鄂乌城市群沙尘活动特征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呼包鄂
学位
我国大中城市的声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水平。噪声地图可为城市管理和规划设计时采取控制噪声措施提供预测与评估的依据。但传统的噪声地图制作方法已进入了瓶颈,最大不足之处就是噪声地图不能跟随道路交通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导致其无法参与到数字城市的治理之中。文章尝试从道路交通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快捷、实时更新的噪声地图制作的方法,并以杭州拱墅区某区域为例,尝试制作局部城区的噪声地图
期刊
藜麦耐寒、耐旱、耐盐碱和贫瘠,可在干旱、盐碱、高海拔等地区生长。呼和浩特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引进藜麦种植可增加该地区作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为水资源条件有限地区藜麦的生态修复利用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布设50份藜麦种质材料的种植试验,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积累量以及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藜麦种质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的适应性,为培育适应性强
学位
为探讨唐古特白刺叶片功能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以分布于暖温型荒漠草原亚带(乌拉特中旗)、暖温型草原化荒漠亚带(磴口县)、暖温型典型荒漠亚带(民勤县)不同生境的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使用扦插繁殖的方式将其引种于相同的育苗地。测定引种前、后叶片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光合特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对比不同地域、生境唐古特白刺引种前、后叶片的功能性状差异,结合各生境及育苗地的气候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唐古特
学位
由于土地管理不当以及伴随着气候变暖等原因,全球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对粮食安全威胁越来越重。小麦作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盐碱胁迫是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其中,作为中国重要粮食基地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小麦种植就受盐碱影响较重。宿主种类和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会调控根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通过强化与特定微生物的互作而增强对逆境的耐受,而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