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首次作为癌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被发现,FAS与细胞增殖、肿瘤的恶性分级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后,研究者陆续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性激素敏感性肿瘤组织中发现FAS均呈高水平表达。研究表明性激素可上调性激素敏感性肿瘤组织中FAS的表达,其中包括雌、孕、雄激素。FAS为快速生长的细胞提供胞膜磷脂,是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故推测,FAS可能参与了细胞过度生长甚至发生癌变的机制。然而关于正常性激素敏感组织中FAS调节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着本质不同,从肿瘤细胞中得到的理论依据是否适用正常细胞,尚需更多的研究数据进行验证。子宫既是对雌激素最为敏感的组织又周期性处于增殖状态,长期持续雌激素作用可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所以在临床激素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的保护最受重视,但同时也需考虑乳腺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子宫和乳腺。首先通过长期外源性雌激素作用去势大鼠,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及乳腺FAS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检测大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子宫及乳腺组织FAS的表达谱,推测FAS对发育及衰老的影响。观察中年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动情周期不规以及给予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后宫及乳腺组织FAS的表达,初步探索短期内源性雌激素波动对FAS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妇女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及异常增生状态子宫内膜中FAS的表达,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试图提出临床建议。研究方法:1、雌激素作用研究组: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6只),单纯去势组(OVX,8只)和去势后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灌胃组。戊酸雌二醇给药剂量分别为0.05mg/kg(7只),0.1mg/kg(10只),0.2mg/kg(10只),0.4mg/kg(10只),0.8mg/kg组(9只),其中0.2mg/kg相当于60kg体重妇女每日口服2mg戊酸雌二醇。Sham和OVX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每日一次,连续2个月。2、生长发育研究组:分别选取出生4周、6周、8周、3月、6月、9月、12月、16月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雌性SD大鼠,每组7只,动情周期规律者于动情间期取材,动情周期不规律者任意时间取材。3、中年大鼠动情周期研究组:根据阴道涂片结果选择中年雌性SD大鼠(13月龄)动情周期尚且规律者,随机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及动情间期,每组7只。动情周期不规律者,根据阴道涂片结果为持续动情期表现者定义为“周期不规律-a”,为持续动情间期表现者定义为“周期不规律-b”4、雌激素拮抗剂研究组: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2个月,分别给予戊酸雌二醇(1.0mg/kg)灌胃以及戊酸雌二醇(1.0mg/kg)灌胃+ICI182,780(500ug/d)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5天,每组6只。5、妇女子宫内膜研究组:选择妇女年龄在35-60岁,因不规则子宫出血而行诊断性刮宫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增殖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每组5例。检测指标:(1)大鼠:全身体脂分布;子宫湿重及子宫湿重/体总质量比;血清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子宫及乳腺组织FAS及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子宫及乳腺组织FAS, ER-α, SREBP-1c基因。(2)妇女:子宫内膜组织FAS、Ki67及ER蛋白。研究结果:1、雌激素作用研究组(1)体脂分布:总质量及全身脂肪百分含量均在OVX组最高,0.8mg/kg戊酸雌二醇组最低。(2)子宫湿重及子宫湿重/体重比:Sham组最高,0.8mg/kg戊酸雌二醇组次之,OVX组最低,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3)血E2及血脂谱:E2水平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血清TC, nonHDL-C及FFA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均在0.8mg/kg戊酸雌二醇组最低,OVX组最高,随给药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4)子宫及乳腺组织FAS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鼠子宫及乳腺组织均有FAS的表达,且阳性强度与增殖核抗原Ki67的阳性细胞比率正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AS mRNA在OVX组最低,0.8mg/kg戊酸雌二醇组最高,甚至高于假手术组,而在0.05-0.2mg/kg戊酸雌二醇组FAS表达水平相对平稳。ER-α及SREBP-1c表达水平的趋势与FAS相似。2、生长发育研究组(1)体脂分布:随年龄增长,总质量及全身脂肪百分含量逐渐增加。(2)子宫湿重及子宫湿重/体重比:于4周龄最低,6周明显升高,8周-9月龄变化不明显,9月后开始明显下降。(3)血E2及血脂谱:血E2水平在4周和6周较低,性成熟后相对稳定,TC和nonHDL-C变化趋势相似并存在3个高点,分别在生后4周,9月和16月,其中生后9月龄最高。TG及FFA随月龄增长而升高。(4)子宫及乳腺组织FAS基因的表达:①子宫FAS在4-8周呈线性升高趋势,8周-16月变化不明显,ER-α在3、6、9月龄明显高于年轻及老年组,SREBP-1c无明显变化。②乳腺FAS随月龄增长而增加,9月龄达到最高,此后降低,ER-α在3、6月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SREBP-1c水平在9月龄达到最高。3、中年大鼠动情周期及雌激素拮抗剂研究组(1)体脂分布:总质量及全身脂肪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2)子宫湿重及子宫湿重/体重比:动情周期不同阶段无明显差异,1.0mg/kg戊酸雌二醇+ICI182,780组低于单纯1.0mg/kg戊酸雌二醇组。(3)血E2及血脂谱:血E2水平在动情前期、动情期明显高于动情后期、动情间期及周期不规律者,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脂谱无明显差异,TC. nonHDL-C水平在1.0mg/kg戊酸雌二醇组及1.0mg/kg戊酸雌二醇+ICI182,780组较低。(4)子宫及乳腺组织FAS基因的表达: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及乳腺组织FAS表达无明显差异;FAS和ER-a在子宫组织的表达在1.0mg/kg戊酸雌二醇组明显高于1.0mg/kg戊酸雌二醇+ICI182,780组,但在乳腺组织FAS和ER-a表达无明显差异。4、妇女子宫内膜研究组FAS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同时伴随Ki67和ER高表达。FAS和Ki67在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似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结论:1、外源性雌激素长期作用可通过雌激素受体在转录水平上调FAS表达,当雌激素低于治疗剂量时,FAS表达水平相对稳定,当雌激素明显高于治疗剂量时,FAS表达水平高于生理状态。提示雌激素对FAS的上调作用可能存在一个适宜剂量范围。2、从性幼稚期到性成熟期,子宫及乳腺组织FAS表达水平逐渐增加,性成熟以后FAS表达水平稳定,提示FAS可能与子宫及乳腺组织的生长发育有关。3、生理状态下,内源性E2周期性波动对中年大鼠FAS表达无明显影响。短期雌激素作用即可促进子宫组织增殖并上调FAS表达,且可被雌激素拮抗剂所阻断,但对于乳腺组织可能需要更长雌激素作用时间。4、妇女增殖期子宫内膜FAS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FAS阳性细胞比例似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