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锡化合物因其多样的结构并且在合成、催化、杀菌和防腐等方面的应用引起科学者的研究兴趣,尤其是在体外抗癌活性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羧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此相比,磷(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较少,因此,探索磷(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将成为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课题。磷(膦)酸配体中有三个氧原子,具有潜在配位能力及复杂多变的配位模式,在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锡化合物因其多样的结构并且在合成、催化、杀菌和防腐等方面的应用引起科学者的研究兴趣,尤其是在体外抗癌活性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羧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此相比,磷(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较少,因此,探索磷(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将成为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课题。磷(膦)酸配体中有三个氧原子,具有潜在配位能力及复杂多变的配位模式,在构建磷(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磷(膦)酸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构效关系,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的磷(膦)酸配体,与有机锡反应得到了15个膦酸有机锡衍生物,并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性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单一手性的(R)or(S)-(1-苯基乙胺基)甲基膦酸(pempH2)和外消旋的pempH2做为配体,与烃基锡发生反应,分别得到了4个单一手性的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1-4和一个外消旋有机锡化合物5。X-ray单晶结构测试表明:化合物1-4分别呈现一维左手螺旋(1)、右手螺旋(2)和一维zig-zag链状结构(3和4);化合物5的呈现轴对称的笼型结构。同时,通过MTT法研究了化合物1-4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三苯基锡化合物(3和4)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三甲基锡化合物(1和2)的抑制活性;同时,化合物1-4对Hela的增值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HepG-2的抑制效果。2.以D-苯基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外消旋的苯基甘氨酸膦酸(ppaH3)配体,研究了ppaH3与二、三烃基有机锡的反应,得到了4个外消旋的膦酸类有机锡衍生物6-9,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测试表明:该类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6-9分别呈现了一维网状结构、一维的带状结构、外消旋的二聚体结构和包含二氯甲烷溶剂分子的单体结构。并对化合物6-9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9对Hela和HepG-2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8(R=Ph2)和9(R=Bu2)相对于化合物6(R=Me3)和7(R=Me2)展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3.研究了1-萘氧膦酸(NaHL1)、1-萘膦酸(H2L2)、2-萘膦酸(H2L3)与三烃基氯化锡(Me3SnCl、Ph3SnCl)的反应,得到了6个膦酸类有机锡化合物10-15。X-ray单晶结构测试表明:1-萘氧膦酸有机锡化合物分别呈现一维链状结构(10)和二十四元环状结构(13);1-萘膦酸有机锡化合物分别呈现一维右手螺旋结构(11)和一维zig-zag结构(14);2-萘膦酸有机锡化合物分别呈现一维左手螺旋结构(12)和二十四元环状结构(15)。化合物11-12是由非手性配体通过结晶过程中的自拆分得到手性化合物,这在构筑手性材料领域成为一个潜在的研究热点。并对化合物10-15进行了体外癌细胞抑制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苯基锡化合物(13-15)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三甲基锡化合物(10-12)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0-15对Hela的增值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HepG-2的抑制效果。
其他文献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是当前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太赫兹波具有低能性、高透性、指纹谱性、宽带性、瞬态性和相干性等独特的物理性质。这些优良的物理特性使太赫兹波在卫星通信、
大根香叶烯合成酶(GDS)是茉莉花(Jasminum sambac(L.)Ait)香气合成途径(MVA途径)中重要的下游酶类,其催化底物法呢基焦磷酸(FPP),生成倍半萜类物质(大根香叶烯),为探究GDS基因的表达调控
为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各国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到逻辑推理是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初中生,2011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十个核心概念,其中包含推理能力;2019年5月公布的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将逻辑推理放在了核心位置;在五年制师范生的升学就业等各类人才选拔考试中逻辑推理也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综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机电产品的报废,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而再制造技术是解决废旧机电产品处理问题和再利用的有效途径。通用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CFG桩得到了大量使用。基坑开挖会导致基坑底部土体的回弹,土体回弹会对桩身造成向上的拉力,当这个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桩有可能会被拉断,这就会影响CF
在模式分类问题中,几何方法通常提供简单、直观的解决方案。一个典型的范例是支持向量机,它在特征空间中求解优化超平面问题可通过几何对偶理论来表达,即在线性可分情况下,求解优化超平面问题可以转换为两类凸包间的最近点问题。本文在对经典最近点算法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算法来解决模式识别中的分类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最近点算法的点与凸包位置关系判定方法高维空间中点与凸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同于单个系统,多智能体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无人运载器编队、集群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协同监视、机器人集群等诸多领域。在协同控制研究中,较多的关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例如依赖于智能体间相互作用的一致性控制、多信息融合的编队控制和具有多个动态领导者的包含控制等。在这三个方面中,本文研究的一致性控制指的是领导-跟随一致性,其最终目标是在允许的误差值域内实现跟随者
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如水能、光能和风能建立起微电网是解决一些偏远的地区用电问题的重要途经。微电网的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地的负荷需求,还可使用绿色能源有效地缓解
近年来,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CMOS)的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但由于摩尔定律的限制,这种技术的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瓶颈,全世界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替代这种技术的新型技术。量子元胞自动机(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QCA)由于其超高的运行速率,极小的功耗和固定流水线的特点被认为是可以替代的技术之一。量子元胞自动机1993
我们的意向状态所指向的意向对象有些是存在的,有些是非存在的。那么非存在的意向对象到底存在吗?如果存在,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我们如何能够证明它的存在?这些问题正是意向性非存在问题的核心论点。依据这些论点,本文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本体论层面尝试系统地剖析意向性非存在问题的内涵;认识论层面则试图以量化及还原两种方式论证其何以可能。文章通过梳理布伦塔诺到现当代对意向性问题的研究,厘清了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