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础隔震是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抗震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设置于建筑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装置,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等措施减小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大幅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是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抗震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设置于建筑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装置,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等措施减小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大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反应。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基础隔震结构已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并且也建成了许多隔震建筑,提出了许多关于隔震结构的理论及设计方法。但是由于地震运动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和阻尼机制的复杂性,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特别是对隔震系统的各个参数之间的如何优化缺乏系统的理论。本论文采用平面及空间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针对建筑结构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特征及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①编制了平面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设计了一个界面,方便用户的操作与使用,研究橡胶垫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和规律,对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结果和传统抗震结构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阐述隔震结构的优越性;②采用空间计算模型针对建筑结构隔震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平面计算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单向、双向、三向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得到了隔震体系的三维地震反应的特征;③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研究了隔震系统自振周期、隔震系统阻尼比与结构阻尼比、地面运动频率、双线性恢复力滞回特性曲线的各种参数对隔震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基础隔震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④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连接作为连接钢结构构件的媒介,其在火灾下的安全性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至关重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连接在火灾下的受力—变形与刚度特征,是进行钢结构整体抗火计算与分析的重要
本论文结合“南京城市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质量评价与容量研究”课题,进行地质灾害现场调查,重点查明滑坡崩塌等主要灾害类型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条件以及诱发因素,并运
大量地震纪录表明强余震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的震害实例,如唐山、墨西哥等地震表明,强余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主震的破坏效应;而国内外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灾害预测工作,主要考
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轨下基础结构形式,具有稳定性好、轨道平顺性高、刚度均匀性好、少维修等优点。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无碴轨道整体道床的应用将
软岩硐室是当前煤矿建设中的一个常见的复杂问题,其支护成功与否决定了煤矿的安全与正常生产。要取得这类巷道支护的成功,除了选择合理断面外,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形式及
大量研究表明,锚固系统中粘结材料与岩土体之间的界面往往是整个锚固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该界面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更加准确地认识锚固机理,推动锚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高边坡变形稳定问题广泛的存在于大型水利枢纽中,为了对高边坡稳定变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并对高边坡加固措施进行研究,为水利枢纽建设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文章展开了
城市供水系统抗震研究是生命线工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其中埋地管线是整个供水系统中最为普遍且是最为重要的设备单元。震害表明,埋地管线在地震中破坏严重,影响了整个供水管网
船舶碰撞桥梁的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船舶与桥梁的损伤,尽管并非每一次船-桥碰撞事故都造成桥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但是桥梁被撞使大桥结构受到损伤,桥梁使用寿命、安全性及抗震能力都
FRP筋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FRP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钢筋锈蚀和耐久性不足等问题;但同时由于FRP筋相对较低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