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广大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对于新时期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十一五”时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国家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按照“三化同步”的基本要求,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继续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带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的完善。但由于各种因素与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供给量的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加剧了城乡差距。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期,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成为重中之重。本文的研究拟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当下主要问题、现状的研究,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文章通过对阜南县与绩溪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来对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在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农村道路、农村电力、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文化体育以及农村垃圾处理八个方面来具体研究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每一类农村基础设施通过安徽省在这类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现状分析以及阜南县与绩溪县的具体项目建设中资金来源、运营管理两个主要方面反映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实际的筹资渠道、运营管理等现状与问题。同时文章通过农户的角度反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对农民提供的服务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来从群众个体的角度来反映农村基础设现状与不足,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方向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