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法治历程中书写过浓墨重彩一笔的《行政诉讼法》,自颁布以来已历十余春秋。在这十余年间,中国的行政图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国家行政一枝独秀的状况被打破,国家行政领域在退缩,社会公行政开始斩露头角并呈蓬勃发展之势。与此同时,公民权利意识开始迅速觉醒,要求改变管制行政模式下自己的被支配地位,更加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面对此种状况,当今《行政诉讼法》的诸多制度设计开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这其中就包括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行政诉讼被告作为行政诉讼当事人之一,由于当今《行政诉讼法》对其认定规则设计的不合理,在司法实践中已变的复杂不堪:“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概念不规范导致司法实务界对其理解有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的拓荒之举,也可以看到大学生怀孕被勒令退学案的司法拒绝审查;现有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坚持权力来源标准,导致出现争议行为做出者与行政诉讼被告割裂的怪异现象,使得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愈加扑朔迷离;理论界坚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进行“包办婚姻”,更是使得本已复杂不堪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雪上加霜。总之,现有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纵有司法解释加以阐释发展,法官为之殚精竭虑,面对当下日益复杂的行政实践图景,也还是疲于应付。当下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需要加以变革已无法避免。本文以现有的行政诉讼被告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规范分析等方法,试图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本文正文包括三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以关于行政诉讼被告的规范文本和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期发现当今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存在何种缺陷以及这些缺陷是如何造成的;司法实务界对当今行政诉讼被告认定是如何认识的、对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有无新的发展。本文第二部分,以比较法的路径,试图还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以本来面目,分析将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强行捆绑所带来的问题,以期使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各归其位,相得益彰。本文第三部分,试图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以行政诉讼目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考量因素,辅之以本文前两部分的论述,提出“谁行为,谁被告”的认定规则。“谁行为,谁被告”或许不是最好的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但是较之现有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这是最不坏的选择。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已成为当前电子书阅读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基于手机阅读的电子书产业链整合可分为通信运营商主导、网络书店主导、门户主
亮斑扁角水虻幼虫是一种营腐生性的昆虫幼体,其取食范围广泛,利用亮斑扁角水虻处理猪粪便,一方面,减少猪粪便的臭气和其中氮的含量,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处理完猪粪便
垄断协议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纵观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反垄断法都规定了该制度,但各国的垄断协议豁免制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欧盟的特
一直以来,社会排斥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在近几年也已逐渐走进心理学的视野,成为心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排斥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在学生时代曾有过排斥他人或被他人排斥的经历与体验。相对于校园欺凌,校园排斥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带来的伤害不太明显,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但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阶段儿童来说,校园排斥所带来的伤害对其脆弱的心灵造成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积极的情感能有力促进语言学习过程使学习更有效率,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导致学习障碍从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黄颡鱼肠道微生态结构特征,并筛选出黄颡鱼肠道中的一株益生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以不同
目的: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相结合建立慢性复合应激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
废轮胎橡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一度造成严重的固体废物污染,而成为各国政府部门越来越头疼又必须处理的问题。近年来,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利用废轮胎橡
一个典型的企业级应用涉及到众多的业务系统,如何将这些业务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功效是企业级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
集成电路板(PCB)设计如何进行保护是“迪比特诉摩托罗拉案”留给我们的一个问题。PCB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其实用功能和特殊技术属性的存在使得其难以获得传统版权法,专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