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天然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盆地之一,鄂北地区是目前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分布的主要地区。针对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大面积分布、非均质性强等隐蔽性气藏的特点,通过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基础,以岩芯、测井、野外剖面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地震解译、试气及开采结果,重点研究该区的沉积体系特征,地层及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不同级别层序的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岩性岩相组成和分布特点,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重点区块的砂体展布特征,进而探讨气藏形成及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最终为鄂尔多斯盆地气藏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相类似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并且也将为丰富隐蔽性气藏研究、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在下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创新: 通过对露头和钻井岩性剖面、测井曲线的详细观测、描述和对比分析,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组构、剖面结构和演化序列,将研究区上石炭统本溪组至二叠系石盒子组划分为3个沉积体系组、6个沉积体系、9个沉积相和众多的亚相、微相类型。其中冲积扇、辫状河、湖泊三角洲是本区最重要的沉积类型,特别以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最广泛。 本论文依据以Cross的基准面旋回为指导思想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组以下地层的划分对比标准和原则。详细研究了不同级别界面类型和特征,从而总结出该区地层层序界面划分的五个成因级别和三类测井相组合类型。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和测井剖面的精细沉积相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依据,综合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首次对鄂尔多斯北部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至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的年代地层和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研究,从而划分出3个超长期(SLSC1~SLSC3)、8个长期(LSC1~LSC8)、1 7个中期(MSC1~MSC17)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精细对比研究了短期、中期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