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压榨出茎乳孔处面神经主干建立SD大鼠周围性面瘫模型,比较不同压榨时长对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压榨损伤性面瘫模型的成功建立提供电生理及形态学依据,并通过比较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的自愈情况,找到一种高效稳定的压榨性面瘫模型制作方法。方法:选用10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7个组:1个正常对照组(8只)和6个模型组(每个组16只,共96只)。正常对照组(NC)不做处理,模型组均作右侧面神经主干压榨性损伤,各模型组压榨时长不同,分别为:压榨10s组(M10s)、压榨1min组(M1min)、压榨5min组(M5min)、压榨8min组(M8min)、压榨10min组(M10min)、压榨12min组(M12min)。所有动物均作行为学评分。正常组随机选择4只大鼠取右侧面神经主干及脑组织,分别行面神经主干HE染色和脑组织HE、尼氏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其余4只取右侧面神经主干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面神经干超微结构。模型组大鼠麻醉后先行右侧面神经电生理(面神经电图,ENo G)检测,再对右侧面神经主干行压榨损伤,压榨术毕10分钟后再次行右侧面神经电生理检测,检测完毕后每组随机抽8只大鼠即刻取组织送检(4只大鼠取右侧面神经主干行HE染色;其余4只取右侧面神经主干行透射电镜检查),将各组剩余的8只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干预处理,任其自然恢复,只分别于术后第1、7、14、21、28天对大鼠进行面部行为学评分。术后第28天时对每只大鼠行电生理检测后,每组随机抽4只大鼠取右侧面神经主干行HE染色及取脑组织行HE、尼氏染色,其余4只取右侧面神经主干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面部行为学评估,正常组大鼠术后第1、7、14、21、28天评分均为0分;术后第1天: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为5分,为完全性面瘫;术后第28天:M10s、M1min和M5min组总分均小于1分,M8min、M10min和M12min组总分在1-2分之间,各面瘫模型组大鼠面部行为学评分均不能达到面瘫标准,除M1min与M5mi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前后两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面神经电生理,比较各模型组大鼠右侧面神经干M波潜伏期和波幅:各模型组的潜伏期及波幅在压榨术前、压榨术后、术后28天三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均为逐渐延长。压榨术后测得M8min、M10min及M12min组潜伏期较压榨术前有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天,各模型组潜伏期与压榨术前、压榨术后比较均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模型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压榨术后测得M5min、M8min、M10min及M12min组的M波波幅与压榨术前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模型组在术后第28天时M波波幅与压榨术前、压榨术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压榨术后及术后28天ENo G值均呈现出随着压榨时长延长而比值越大的趋势。术后28天,M10min、M12min组ENo G值>90%。大鼠面神经干HE染色结果:压榨术后即刻各模型组大鼠面神经干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出血、轴突断裂、髓鞘空泡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M8min、M10min及M12min组神经束膜有少量断裂,且随面神经压榨时长延长,神经纤维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根据Sunderland分级法,M10s、M1min组和M5min组达到SunderlandⅢ度损伤,M8min、M10min及M12min组达到Sunderland III-IV度损伤。术后28天,面神经干损伤并未恢复,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外膜变性、坏死、溶解或出血,神经纤维变性、坏死,且伴间质内少量炎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术后28天,除了M10s组外,其余各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束膜断裂,各模型组面神经干病变程度较压榨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且随面神经干压榨时间的延长病变逐渐加重,根据Sunderland分级法,术后28天面神经干损伤分度除M10s组为SunderlandⅢ度外其余各模型组均为SunderlandⅣ度。面神经干超薄切片透射电镜结果:1.正常轴突比值:正常轴突比率无论在压榨术后还是术后第28天,均比正常组低,NC>M10s>M1min>M5min>M8min>M10min>M12min,面神经压榨时长越长,正常轴突比率越低。压榨术后,除M10s组外,其余各模型组与NC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28天,各模型组与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术后28天与压榨术后比较,正常轴突比率均较其有不同程度下降。2.超微结构损伤程度:随面神经干压榨时长延长,无论压榨术后还是术后28天,面神经干超微结构损伤的程度均呈加重趋势;术后28天时,所有模型组整体病变程度集中在(+、++):轴突空泡化,髓鞘板层开离、甚至脱落,与N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微结构均未恢复正常。3.髓鞘厚度:压榨术后,模型组面神经主干髓鞘厚度均较NC组低,且压榨时长越长,降低程度越重,模型组与NC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至术后28天,各模型组髓鞘厚度比压榨术后更低,M10s、M1min与M5min组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8min、M10min、M12min组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与M5min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脑组织HE染色:模型组右侧(损伤侧)脑桥中下段面神经元分布稀疏散乱、数量较左侧(正常侧)少,神经元有变性现象:胞体变小,细胞突起较少,细胞染色欠均匀,细胞突起不如正常侧明显,核仁出现偏位或消失。尼氏染色:各模型组面神经元胞质内尼氏体均较NC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氏体个数:NC>M10s>M1min>M5min>M8min>M10min>M12min。M5min和M8min组比较无差异,两组与M1min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0min和M12min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M5min、M8min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管钳压榨面神经干可以成功制作周围性面瘫模型。2.压榨时长越长,面神经主干损伤程度越重,观察期(28天)内恢复越差。3.综合面神经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评估,血管钳分别压榨面神经主干10 s、1min、5 min、8 min、10 min、12 min,损伤的面神经主干28天内均不能恢复正常。4.动物行为学评估可在面神经损伤初期作为评价面瘫模型是否制作成功的辅助标准,但不能作为判定面神经愈合的标准。5.面神经电图(ENo G)可以定性诊断面神经损伤,也可以定量评估神经纤维变性程度,但不能明确面神经超微结构损伤情况,需借助病理学检查方法。6.综合动物行为学评估、面神经电生理、组织病理学结果,我们认为使用12.5cm弯头微血管钳压榨面神经主干制作压榨性面瘫模型的最适宜压榨时间为10min。7.血管钳压榨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可引起中枢面神经元变性,面神经干损伤越重,面神经元病变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