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调SGK3表达后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对Akt变构抑制剂MK2206敏感性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一、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构建和MK2206的药效学评价1.培养ECa109-LV3-NC和ECa109-LV3-SGK3细胞株,皮下接种建立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LV3-NC组、LV3-SGK3组、LV3-NC+MK2206组和LV3-SGK3+MK2206四组,每组5只,其中LV3-NC组、LV3-SGK3组裸鼠给予生理盐水,LV3-NC+MK2206组和LV3-SGK3+MK2206组裸鼠用MK2206腹腔注射给药治疗15天,给药浓度为8mg/kg。2.治疗期间通过每天测量裸鼠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出肿瘤近似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治疗结束后计算相对肿瘤体积、相对肿瘤生长率和肿瘤抑制率。3.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并收集脏器和瘤组织进行固定包埋,然后对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来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和凋亡情况。二、MK2206治疗剂量下在裸鼠体内的药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通过对裸鼠的体重变化、裸鼠死亡率、血常规参数、脏器系数、裸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酸的含量以及对心、肝和肾脏H&E染色的检测来初步评价下调SGK3表达后治疗量下的MK2206对裸鼠体内的药物安全性。三、细胞中SGK3水平影响MK2206抗食管鳞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液氮研磨法提取食管鳞癌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SGK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从肿瘤生长曲线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中肿瘤生长明显变慢,尤其是LV3-SGK3+MK2206组肿瘤生长最慢,治疗结束后裸鼠的肿瘤体积也最小。通过计算各组相对肿瘤体积、相对肿瘤生长率及肿瘤抑制率也发现,单用MK2206对食管鳞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下调SGK3表达后的肿瘤抑制作用最强,说明下调下调SGK3表达后细胞对MK2206的敏感性增强。2.H&E染色结果显示,与LV3-NC组和LV3-SGK3组相比,两组给药组均出现细胞核固缩、胞浆空泡等凋亡特征,其中下调SGK3表达后MK2206治疗组的现象最为明显。TUNEL染色结果也证实下调SGK3表达后MK2206促细胞凋亡的能力更强。3.治疗期间各组未出现裸鼠的死亡,治疗结束后各组裸鼠的体重变化、血常规、脏器系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酸指标均无明显差异,H&E染色的心、肝和肾组织切片也未见病理性改变,说明单用MK2206和下调SGK3表达后应用MK2206对裸鼠均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4.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单用MK2206可抑制Akt的表达活性,但是促进了p70S6K和SGK3的磷酸化活性,而下调SGK3表达后MK2206可同时抑制Akt和SGK3以及p70S6K的磷酸化活性,提示MK2206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敏感性与SGK3代偿性激活有关。结论:下调SGK3表达增强了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对MK2206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与下调SGK3表达抑制了 MK2206对SGK3的代偿性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