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旋转磨削加工硅片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晶硅是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材料。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和智能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对芯片的减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件旋转磨削加工是目前在硅片减薄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加工手段,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但是,在自磨削减薄加工中磨粒的机械作用会引入损伤以及产生残余应力,这对于减薄要求日益提高的硅片或是集成电路产品中的芯片都有不利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Stoney公式求解得到整个硅片上的平均应力值来衡量残余应力的大小,然而工件旋转磨削加工的特点以及单晶硅材料自身的属性会导致硅片上各个位置残余应力的分布出现不均匀性。为了研究残余应力在硅片表面具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揭示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载荷识别的残余应力反演算法,经过了各方面的验证,并应用于不同粒度和有无光磨等加工条件硅片的残余应力分布的详细规律,而且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残余应力分布的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载荷识别的反演计算方法,给出了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实现这种计算方法的建模与求解方法。随后经过验证表明了有限元模型与初始应力加载得到的结果与Stoney公式保持一致,而优化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也能够保证,故可以采用该方法作为硅片表面残余应力的反演计算方法。(2)通过#3000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表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硅片上各部分的残余应力的两个主应力比例为3:2,其方向与磨粒加工过程形成的磨痕方向完全一致。不同位置试样表面主应力的幅值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但单晶硅在不同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差异引起了变形量的变化。(3)分析了工件旋转磨削过程中的光磨阶段对硅片加工后表面的残余应力整体状态和分布规律的影响,总结出光磨阶段对细粒度砂轮磨削的硅片表面残余应力的整体状态并无显著影响,而#600砂轮粗磨的无光磨硅片的应力整体上要比有光磨硅片大;通过应力反演计算表明细粒度砂轮磨削的光磨阶段对应力分布情况也没有显著影响,但#600砂轮粗磨的无光磨硅片沿径向有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的趋势。结合TEM检测进一步表明硅片上同一位置不同方向上残余应力差异的产生与该位置的磨削方向引起不同的<111>晶面滑移的难易程度有关,各自表面的磨削方向对<111>系晶面中角度不同的滑移面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主应力和平行、垂直磨痕的两个主应力方向。
其他文献
使用四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设计方案,并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立式预磨机功率消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单因素对立式预磨机功率的影响规律,为立式预磨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打下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将企业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必然导致企业会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变化
光载射频通信(Radio-over-Fiber,RoF)技术融合了微波技术和光纤通信的优势,是未来毫米波频段最有发展前景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基于铌酸锂材料的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ach-
某复杂硫化铜铁矿石原矿含铜0.36%,含硫34.32%,含全铁40.07%,其中磁性铁6.20%左右,硫化铜、黄铁矿、磁黄铁矿及磁铁矿共生关系紧密,矿石性质复杂,分选难度大。原生产工艺为经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前三里穴"和"外关穴",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
目的:探寻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害大鼠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的SD大鼠驯养3 d随机分成
半桥驱动芯片因为其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高频开关电源和电动汽车等高可靠性系统中。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半桥驱动芯片的参数会因其应用环境的
军事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军事电台的抗干扰与高速数据能力成为未来信息战成败的关键所在。跳频通信技术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和多址组网性能,而频率合成器作为跳频通信技术
MgO材料因其在等离子体显示器件、深紫外光电器件领域和量子点领域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GW方法研究了MgO材料及其掺杂合金Mg1-xZnxO、 Mg1-xCaxO
随着芯片功能集成度越来越高,面对众多集成的IP,前期IP RTL级功能验证对保证整个芯片设计正确性以及缩短设计周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传统的验证方法,由于其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