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常见直翅目昆虫鸣声及发声器的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翅目昆虫在人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一些植食性昆虫的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害,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研究直翅目昆虫可以更好地保护昆虫资源和防治有害昆虫。   鸣声具有极高的种间特异性,产生鸣声的发声齿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直翅目昆虫鸣声特征与发声器结构,对于近缘种和姊妹种的区别,新种的鉴定以及各类群的起源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山西常见的15种蝗虫和13种螽斯雄性召唤声进行了分析比较,对7种蝗虫和6种螽斯的发声齿结构进行了扫描观察,经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蝗虫通常在白天呜叫,种间脉冲序列持续时间、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重复率、脉冲重复率差异显著,蝗虫脉冲重复率较高,脉冲组间隔时间较长。   雏蝗属鸣声向3个方向发生了分化:脉冲序列持续时间的差异;脉冲序列组分的分化;脉冲组组分的分化。异爪蝗属鸣声由多条脉冲序列组成,且持续时间较短。   (2)螽斯全天都会呜叫,脉冲序列持续时间较长,脉冲组重复率较高,脉冲组间隔时间较短,属内种间脉冲序列持续时间、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重复率、脉冲重复率差异显著。蝈螽属呜叫时间较长,脉冲组数较多,但脉冲组组分简单,没有分化;掩耳螽属摩擦一次持续时间较短。   (3)蝗虫雄性发声齿为颗粒状突起。种间发声锉长度、发声齿直径、发声齿间距差异显著,发声锉没有分化;螽斯发声锉较短,发声齿较长,属内种间发声锉形状、长度以及发声齿长度、宽度和间距差异显著,发声锉分化明显。
其他文献
期刊
2008年11月6日,共产党人杂志社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阶段,雷兴魁社长带领各部门负责人,完成对固原原州区的调研后,来到西吉县田坪乡以及所属的燕李村和燕李
目的:分析研究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时段:2017.09~2020.01,选择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根据子午流注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析急诊科患者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80例患者入组,根据抢救过程中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镇静镇痛管理小组在ICU镇静镇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01~2019.12本院ICU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9例纳入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