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西”精神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精神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核心层次,其蕴含的巨大力量已然引起普遍关注。正在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独特、辐射多方,推进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概述了精神文化的基本维度,并指出了精神文化的区域特异性。因此,当代“海西”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区域价值和辐射价值。要让精神文化建设的战略价值在“海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展现“海西”本土文化特质,因而批判地继承闽精神文化的深厚底蕴正是“海西”精神文化建设的丰厚历史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海西”精神文化建设的总体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才能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把握建设工作的成果与不足,更有针对性地探索推进“海西”精神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原则和基本路径。
其他文献
肇始于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的“衍义体”在元、明、清三朝逐渐流传发展。在明代嘉庆年间,夏良胜就仿照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推衍《中庸》,著有《中庸衍义》。本文正是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马克思从“感性活动”原则出发把人理解为一种感性存在时,他便把人的解放也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解放。这一理解,既是马克思存在论哲学革命的必然结论,也是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
在我国,对工程伦理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一般性的介绍层面,对于工程伦理的内在本质、规范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还不够深入。本论文拟通过探讨工程伦理实践的几个问题
民间系统以及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与政治思想的核心。本文通过把握当代欧洲革命的现实基础以及对经典作家文本的梳理,探讨葛兰西“民间系统”理论提出的历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