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达乌尔黄鼠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在雄性黄鼠体内,其生殖系统会随着每年的季节循环而规律性的发生季节性回缩以及复发。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对黄鼠睾丸功能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野生季节性繁殖啮齿类附睾功能研究的相关报道。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野生雄性达乌尔黄鼠的附睾同睾丸一样,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为了深入解释这一季节性变化,我们对附睾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此外,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PDGF-A、PDGFR-α、AR、雌激素合成酶P450arom及ERs在附睾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野生雄性达乌尔黄鼠的附睾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其中附睾长度均值在繁殖期五月达到最大20.37mm±1.00 mm,非繁殖期七月附睾长度平均值最小8.89mm±0.68 mm;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在繁殖期附睾管腔直径和上皮细胞高度达最大值,并且管腔内有大量精子;在非繁殖期管腔直径明显变小,上皮厚度也变小,管腔内没有精子。附睾中上皮、间质和管腔的面积比例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明显。免疫学结果显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免疫活性都呈现季节性变化,在繁殖期PDGF-A主要定位在肌样细胞、间质细胞和精子头部,在非繁殖期没有表达。PDGFR-α定位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以及附睾小体样结构,且在繁殖期的免疫活性强于非繁殖期。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α主要定位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都有强阳性表达,但是在非繁殖期的细胞质表达更为明显。ERβ仅在繁殖期附睾管腔内的精子和部分间质细胞中有表达,在非繁殖期没有表达。P450arom在上皮细胞当中表达,在繁殖期表达强于非繁殖期。得出结论,雄性野生达乌尔黄鼠附睾具有季节性形态变化特征,而在这其中PDGFs可能通过旁分泌或者自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附睾组织上皮细胞具有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能力;在附睾中ERα下游信号通路除了经典组途径以外,在附睾尾部可能还通过非基因组途径的细胞质受体快速反应来调控附睾的收缩;此外,PDGF可以介导雄激素和雌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调控黄鼠附睾的功能以及形态的季节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