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是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核心动力,而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客观的评价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度,能给京津冀地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以经济区域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单元,有助于从中观层面,营造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获取更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论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第二三章的内容主要是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创新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四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阐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形成机制。第二部分是论文第四章的内容,在对科技创新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区域内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遵照一定的原则,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准则层涉及到创新活动所处的环境因素、创新的知识和经济产出、创新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完成指标体系的设计后,采用AHP法并对每一个因素设定表示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第三部分主要是论文的第五六章内容,首先采用量化加权的方法评价京津冀及其他三大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评价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京津冀经济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基础良好,京津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河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与京津差距较大,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河北地区高科技人才不足,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只有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内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投入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益,才能提高京津冀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该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进一步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