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可以治疗一部分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但是术后的视觉质量、视力的稳定性及干眼的发生率很高。还有一些患者根本不适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及眼内材料、制作工艺的改进,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得以发展。本文通过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lens,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16例(30眼),行ICL或TICL(Toric ICL V4型,瑞士Staar Surgical-AG公司)植入术。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拱高、TICL轴向稳定性、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调节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随访7.8个月(6个月~12个月)。
[结果]
所有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提高。术后6个月,86.7%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7%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4.92±3.34)mmHg(1mmHg=0.133 kPa),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平均分别为(18.06±5.99)mmHg、(15.35±2.60)mmHg、(15.04±2.54)mmHg、(14.91±1.71)mmHg、(14.84±2.67)mmHg,患者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734.3±253.9)/mm2,术后3个月为(2561.7±244.3)/mm2,术后6个月为(2573.6±220.1)/mm2,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调节力平均为(1.78±0.60),术后3个月调节力平均为(3.63±0.93),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晶状体透明,ICL与自身晶状体之间距离(拱高,Vault)为0.5CT(corneal thickness,CT)~1.5CT;83.3%的TICL植入术患者,轴向旋转度数小于100,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但视力的长期稳定性及远期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