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技术标准在市场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引起企业、政府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有的以政府主导的行政体系化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政府一方面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发布者;另一方面又是技术标准的管理者、监督者。政府充当双面角色,一方面使技术标准的更新跟不上技术、市场、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技术标准受政府约束,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使政府公务员热心于对技术标准的强制管理,热心于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反而对企业技术标准活动的创新缺少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限制了市场主体——企业在技术标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与国外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相区别的是我国行业协会欠发展、欠完善。在国外,多数政府都是委托协会来管理标准化工作,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部门,是技术标准制定的重要主体。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来保证自愿性技术标准体系的运行,企业受政府干预较少,受市场影响较多。同时,我国技术标准法规体系与WTO规则不相符,致使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限制和制裁。造成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当前,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改革应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减少政府对企业、市场的干预,强化协会对企业、市场的监督。重点而言,就是政府发挥宏观管理和政策支持的作用,转变管理模式,避免“政出多门”;加强技术标准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自愿性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推广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发展行业协会制定技术标准的队伍,实行协会标准的认可管理。除此之外,我国应尽快修订国际标准,与他国建立技术标准区域联盟,培养技术标准专业人才等等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推动我国技术标准走向世界,成就技术标准强国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