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都在日益加快。一方面,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的不断增加、不合理的物质传递和能量循环给城市带来了过多的压力,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也给社会发展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阻碍和灾难,给城市造成巨大的损失。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使其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抵御能力愈发脆弱,一场暴雨过后就会使城市的交通系统陷入瘫痪。地震、海啸、洪水等地质和水文灾害自古以来就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一旦这些灾害“光顾”城市,将给城市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关东大地震、唐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和嫩江流域洪水、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大地震等无疑给所在城市带来严重打击,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灾害是无情的。作为地球的主人——人类,一方面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来减少洪水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来开展疏散救灾活动,最大限度的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灾公园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功能的公园形式,其在历次灾害中所发挥的防灾减灾功效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城市人口密集。防灾减灾工作起步晚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国内第一个防灾主题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建成,我国的城市防灾公园体系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论文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出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征。通过对城市防灾规划系统的研究,明确了防灾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国内外城市防灾公园发展近况,提出了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方法。针对我国综合性防灾公园数量较少的现状,归纳出普通公园的防灾化改造方法。最后,通过对石家庄市防灾公园体系规划和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大中型城市防灾公园的设计发展模式,对今后我国城市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和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