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绍《道德经测》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代众多注解老子《道德经》的著作中,洪应绍的《道德经测》并不是很知名,但《道德经测》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老学著作。因为很多的明代老学著作都只是对《道德经》的简单批注,并未有系统的思想论述,但洪应绍的《道德经测》不仅对《道德经》进行批注,更为《道德经》的大部分章节都写作了名为“测”的注文,文中多有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独到见解。但时至今日,这部很有诚意的老学著作,仍一直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很少有学者对该书进行深入详细地研究并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鉴于洪应绍《道德经测》本身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被研究的状况又相当薄弱,因此,本文将重点而全面地研究洪应绍及其《道德经测》,力图能够发明阐述《道德经测》中的老学思想,还原《道德经测》的本来面目和价值。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绪论。绪论一方面主要论述洪应绍本人生平及其著作《道德经测》的基本概况,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具体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则对其研究的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环节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正文第一章,洪应绍生平及相关著述考。第一节详细论述洪应绍的生平,对其籍贯、著作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全面地考述。第二节则主要分析与洪应绍的著作有关的好友,如毕懋康、毕熙志、洪玉图等人的生平,以期能够从中问接找出洪应绍的人生轨迹及其对《道德经测》成书的影响。正文第二章,洪应绍《道德经测》的成书年代及版本。第一节主要研究洪应绍《道德经测》的成书年代及其版本情况。第二节则对该书的成书背景,比如政治背景、学术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以此查找到时代背景对该书的创作的影响。正文第三章,《道德经测》的注释体例及其注文的内容。该章第一节分析《道德经测》的注释体例,详细说明其注文包括字词句释义、名家注解的引用、作者的“测”等几大部分。第二节则针对注文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说明注释体例中每一部分在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文第四章,洪应绍《道德经测》注文的思想分析。该章主要从洪应绍的“道是陶铸万物之机”、“道与无”、“以易测老”,还有儒道佛三家倾向等方面来阐述《道德经测》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本章是全文中论述洪应绍《道德经测》思想主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章节。最后一部分是结语。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内容的梳理及补充。另外,本文除了研究洪应绍本人生平以及《道德经测》一书的基本情况以外,也会客观地纠正一些学者对《道德经测》的误解。长期以来,言及洪应绍《道德经测》的学者,大部分都认为他是“以儒释老”,尤其是“以易测老”的代表人物。但是在仔细阅读该书后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洪应绍《道德经测》中的确有一些“以儒释老”、“以易测老”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该书中唯一的核心思想内容,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儒道佛三家的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大致上看,对于儒家思想,身为县学教谕的洪应绍自然相对尊奉,他一直将儒家思想放在三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地位。对于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的思想,他表现出一种拨乱反正式的赞同,纵观全书,他一直在试图弘扬老学中的思想并纠正世人对老子的误解。而对于佛家思想,他的态度最为复杂,一方面他对佛家持明显的贬斥态度,另一方面又不断引用其思想为自己的观点作论据。所以并不能将洪应绍《道德经测》简单地归入“以儒释老”或是“以易测老”的派别中,而是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书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思想倾向,从而还洪应绍《道德经测》一个合乎实际的恳切评价。
其他文献
在某网站的一次调查中显示,有51.3%的员工从来没有向上司提出过加薪要求,而在曾经提出过加薪要求的受访者中,仅有8.5%的职员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高达40.2%的人的要求则是“无疾而终”。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跟上司提“加薪”就好像当众接吻一样难为情,而这又是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种种矛盾和欲念的夹缝中,如何聪明地提出加薪?这可不是“死乞百赖术”可以解决的事情。    王志伟  [北京
期刊
  先锋文学一直是国内外文学研究中颇受重视的学术热点和难点之一。因为文学前进的步伐,文学开拓的前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无数先锋作家探索的结果,取决于他们在艺术上进行
  李碧华是香港文学版图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随笔等多个文学领域,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然而,她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贴上“言情作家”或者“畅销书作者”
本文在大量对外汉语课堂真实语料(录音)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概括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特点、功能类型,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馈语(feedback)、课堂语速、媒介语的实际使
本文对南社巨子高旭进行了评述。文章介绍了高旭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文章认为,高旭的学术思想是一个驳杂的混合体,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传统的儒学、近代佛学构成
那天,我进京应酬。席间,有人叫来两位著名主持人,他们刻意低调,可我还是想起他们曾经主持过电视台的一些栏目。  他们紧挨着坐在了一起。有人给男人倒酒,女人说,别让他喝了,他有糖尿病,昨天还注射了胰岛素。于是有人起哄,看看人家老婆多心疼人。  上了一道水煮鱼,众人围着吃得火热,男人夹了一块最好的肉给女人,而且小声说,小心刺。女人把鱼头夹给他,然后转脸和众人说,他喜欢吃鱼头。  我羡慕地看着他们,觉得自
期刊
自古以来,宗教与文学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无论是在西方文学史上还是在东方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许多东西方作家作品都从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