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浸出含铁硅酸盐矿物制备超纯铁精矿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纯铁精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磁性材料、合成氨催化剂和氧化铁红的制备等领域。制备超纯铁精矿的技术难题在于磁选铁精矿中硅元素的脱除。铁精矿中的含铁硅酸盐矿物与铁矿物均存在大量结构铁离子,物化性质差异小,限制了铁精矿“提铁降硅”的效率。虽然反浮选可以脱除部分含硅矿物,但是,常规的反浮选工艺存在着浮选工艺指标差的问题,难以获得超纯铁精矿产品。基于此,本文采用微生物浸矿的方法,对铁精矿中的含铁硅酸盐矿物(金云母、辉石、角闪石、红碧玉)进行脱硅处理,以降低铁精矿中的硅含量,得到高品位的超纯铁精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菌种,经18SrDNA技术鉴定其为黑曲霉。本文选用Czapek’s培养基培养黑曲霉,探索了接菌量、碳源、氮源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生长的最适宜碳源、氮源和接菌量分别为甘露醇、硝酸钠、7 mL。2、采用摇瓶浸矿的方法分别考察了不同接菌量、浸矿时间、矿浆浓度条件下黑曲霉对四种含铁硅酸盐矿物的脱硅效果。结果表明含铁硅酸盐矿物的结构不同,黑曲霉浸矿脱硅的效果不同。对于单链含铁硅酸盐矿物辉石而言,在接菌量为7 mL,矿浆浓度为10%和浸矿时间为13 d时分别达到最佳浸矿效果,浸出液中硅含量分别达到65.21 mg/L、140.74 mg/L和125.47mg/L;角闪石为双链含铁硅酸盐矿物,在接菌量为7mL、矿浆浓度为10%和浸矿时间17 d时达到最佳浸矿效果,浸出液中的硅含量分别为42.84mg/L、148.63 mg/L和82.32 mg/L;金云母是层状含铁硅酸盐矿物,在接菌量为5 mL、矿浆浓度为12%和浸矿时间11 d分别达到最佳浸矿效果,浸出液中硅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9.16 mg/L、301 mg/L和113.11 mg/L;红碧玉是架状含铁硅酸盐矿物,在接菌量为5 mL、矿浆浓度为8%和浸矿时间11 d时浸出液中硅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60.47 mg/L、250.74 mg/L和126.37mg/L。3、利用XRD、SEM、FTIR对黑曲霉浸矿前后的实验矿样进行表征,探究了黑曲霉对四种含铁硅酸盐的作用机理。四种含铁硅酸盐矿物的结构存在差异,黑曲霉对不同结构矿样的作用方式也不完全相同。辉石经黑曲霉作用后,单链结构的硅氧四面体单元断裂,Si-O化学键发生变化;角闪石浸矿后,其犹如两个以硅氧四面体为单元的单链相互联结而形成的双链结构出现断裂,Si-O化学键以及O-H化学键减少;金云母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由两个硅氧四面体片夹一个八面体片组成。在黑曲霉代谢产物有机酸酸解和胞外聚合物络合的作用下,金云母表面脆弱部分被侵蚀,溶出其三八面体层中的部分金属离子,促使部分被侵蚀的矿物颗粒晶格发生变形或崩解,云母层坍塌,溶出硅元素,金云母层间的水峰减弱,O-H官能团减少,且Si-O-Si化学键的吸收峰减弱;红碧玉为架状含铁硅酸盐矿物,经黑曲霉作用后,石英特征峰强度降低,结晶度下降,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并且随着浸矿时间的增加,其程度越来越严重;浸矿后红碧玉中石英的Si-O化学键吸收峰减弱,破坏了角顶连接处的硅氧键。
其他文献
<正>主题教育重要意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通过纯电力线载波网或利用电力载波技术结合CDMA等无线传输技术以达到控制路灯、路灯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混流式核主泵叶轮叶片自前盖板至后盖板方向厚度分布规律对能量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对5种具有不同厚度分布规律叶片的叶轮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最佳叶片
气调包装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有效的果蔬保鲜技术之一,该技术根据果蔬自身的生理特性,用一定组成比例组成的混合气氛来代替包装内原来的气氛,并且通过选择合适的透气性薄膜来
在建立活化双氧水漂白新体系的过程中,开发过氧化物活化剂,有利于双氧水漂白工艺向短流程、低能耗、高效率等方向发展,这对促进漂白工艺的优化与进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针对
近年来,随着WDM系统容量逐渐增大,色散已经成为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制约因素之一。色散会导致脉冲展宽,并最终会产生码间干扰(ISI),它严重影响了信号传输质量。这就要求在光纤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低,手术率高,而成年先天性心脏病致脑梗死者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成年先天性心
本课题以玉米黄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黄粉中蛋白提取及应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了玉米黄粉酶解提取浓缩蛋白工艺、超声醇提玉米醇溶蛋白工艺和碱提与玉米谷蛋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纤维的重视与喜爱程度也日益增强。天然竹原纤维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可降解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并且有望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本文对竹
本文以糙米为原料,研究了糙米皮层主要成分分布规律,糙米食用品质改良方法,同时对酶解糙米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糙米籽粒皮层,果皮中膳食纤维高达30.91%,脂肪含量较多,为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