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7型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是猪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7型GPS的分离率明显提升,但目前尚无针对该型菌的商品化疫苗和诊断方法。本研究进行了7型GPS的分离鉴定和疫苗菌株的筛选,初步建立了7型GPS抗体的微量凝集试验检测方法(MAT),为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疫苗研发和抗体检测与评价奠定基础。1.副猪嗜血杆菌7型的分离鉴定2019年10月~2021年3月间,从河南及周边省份等有疑似GPS感染临床症状的猪群采集肺脏等组织病料943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后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共分离出198株GPS,分离率为20.9%(198/943);用GPS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分型,共鉴定出17株7型GPS,占所有分离GPS的8.5%(17/198),表明7型GPS在河南及其周边已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所有7型GPS的生长菌落、菌体形态、NAD依赖性等均符合GPS的基本培养特性。对其中8株7型GPS使用含10%新生牛血清和1%NAD的TSB中进行培养,其均在9 h达到活菌含量峰值,介于1.20×10~9~3.20×10~9 CFU/m L之间。本研究证实7型GPS在河南及周边省份广泛存在并致病。2.副猪嗜血杆菌7型疫苗菌株的筛选仔猪毒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腹腔途径分别接种8株7型GPS后,GS83株表现毒力最强,能导致接种仔猪死亡(2/4)或严重发病;其次是GS02株GS122株,能导致所有接种仔猪出现典型的发病症状(4/4);GS188株毒力较弱,仅能导致1头仔猪发病(1/4)。其余4个菌株为无毒力菌株,仔猪接种后均没有出现任何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以毒力较强的GS83株、GS02株和GS122株为抗原分别制备单价灭活疫苗并进行仔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免疫后,三种疫苗均能使仔猪产生较高的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水平,效价在1:24~1:32之间。用亲本菌株进行攻毒,GS83株对照组有三头死亡,其余两头严重发病。免疫组在攻毒期间没有出现任何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保护力为100%,另外两株保护力均为80%,分别有1头发病。综合3株GPS的仔猪毒力、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数据,确定GS83株作为研发7型GPS灭活疫苗的候选菌株。3.副猪嗜血杆菌7型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近年来,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为建立该菌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7型GS122株灭活菌体为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浓度为2.0×10~9 CFU/m L,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为37℃、8~9 h。采用该方法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等9种常见猪传染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效价≤1:2),与4型、5型和12型有轻微的交叉反应(效价≤1:4)。敏感性试验和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副猪嗜血杆菌7型GS122株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后14 d的血清抗体(效价≥1:4),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14 d(首免后35 d)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达到1:16和1:32以上。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批间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检测718份临床血清样品,结果表明,在河南省部分区域的猪群中存在副猪嗜血杆菌7型感染。本研究为副猪嗜血杆菌7型的疫苗抗体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北方典型石灰性农田镉污染状况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某区域农田镉污染状况,以中轻度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开展有机和无机物料添加条件下冬小麦-绿穗苋轮作安全利用模式研究,确定三种物料(猪粪、稻秆和碳酸钙)对冬小麦-绿穗苋轮作模式中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小麦安全生产及绿穗苋提取土壤镉效果的影响,探究不同物料对土壤镉有效性的作用及植物吸收镉的影响,为小麦-绿穗苋轮作模式在镉污染农田
学位
鸟类的颈部曲线优美,运动灵活,具有天然出色的稳定性。从机械结构和运动学角度来看,鸟类典型又复杂的颈部结构和其独特的运动特性为其实现头部稳定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鸟类典型颈部结构研究,可为仿生机构设计和维稳运动轨迹规划提供设计灵感。本文以典型鸟类(鹅:鸟纲雁形目)颈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颈椎结构特征,分析鸟类颈部静态与动态运动特性,并结合运动学特征,通过D-H正逆运动学建模方法,建立仿鸟颈维稳
学位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对水生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目前,关于MPs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证实,然而关于MPs对生物体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肠道作为生物体阻止有害物质入侵的有效屏障,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屏障主要包括4个部分: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本研究使用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
学位
封育是内蒙古退化草地的主要恢复方式,但长期封育又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利于草地群落的繁殖更新。而刈割作为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草地群落的植物特征及土壤性质都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原6种不同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刈割对叶片性状、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半干旱草原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研究结
学位
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青藏高原一道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狼毒作为高寒草甸主要的毒杂草之一,其根茎叶能够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但狼毒的化感作用是如何影响草地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相关的研究报告少之又少。本研究以不同龄级(Ⅲ龄6-7年、Ⅳ龄7-8年、Ⅴ龄8-9年)狼毒对小尺度草地群落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作为
学位
达氟沙星(Danofloxacin)是一种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等优点,主要用于治疗禽细菌及支原体感染。而鸡群饲养密度高、生产环境差等现状加剧了家禽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当动物暴露于病原微生物时会诱发机体产生全身适应性免疫反应,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以进一步抵御外源微生物对动物的损害,但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会诱发免疫应激;严重的感染甚至还会引起内毒素血症,从而
学位
绵羊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原因不明的卵泡囊肿和空怀会影响绵羊的正常繁殖周期,显著影响养羊效益。本试验旨在研究空怀绵羊和卵泡囊肿绵羊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和血清代谢组特征,探索断奶后自然交配群体中母羊空怀和卵泡囊肿的可能原因。试验绵羊(中国美利奴公羊×小尾寒母羊,2~3胎)处于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羊采用本交方式配种,撤出公羊后30 d,通过B型超声仪检测绵羊的卵巢和胎囊等器官,根据超声图像结果,将绵羊分为
学位
饲料“禁抗”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用三种饲料添加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植物炭),探讨其在肉鸡生产中对抗生素的替代效果。试验选取1 d身体状况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40只(公母混雏),随机分为5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KS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 20%金霉素+300 mg/kg 20%盐霉素;
学位
呼吸道疾病是严重影响当前养猪业发展的一种主要疾病,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和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三种重要的呼吸道常在菌和致病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临床上常发生混合感染,三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猪呼吸道
学位
胚胎植入包括胚泡在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等环节。研究表明,70%的不孕症发生在胚胎植入阶段,且营养代谢的紊乱和生殖器官的损伤是引起胚胎异常植入的主要因素。钼作为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位点,而反刍动物对钼极其敏感,过量摄入钼可引发钼中毒。大量研究证实,钼可作用于机体生殖系统,参与生殖过程的调控。本研究通过灌喂钼酸钠分别建立未怀孕绵羊钼处理模型和围植入期绵羊钼处理模型,探讨钼调控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