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中的色彩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c0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奥斯特在美国当代文坛享有重要的地位,他既是作家,也是评论家,翻译家以及诗人。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其代表作《纽约三部曲》,即《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纽约三部曲》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以侦探之名监视和跟踪他人,然而随着他者的消失,三个主人公也陷入了自我迷失的漩涡中。该小说的创意写作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对奥斯特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于该小说的评论研究集中在后现代性、反侦探叙事以及主体构建等主题上。本论文选题略有不同,主要探索小说的主体色彩的运用特征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试图探索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及自我的迷失与追寻。笔者希望为奥斯特及其作品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和思路。本文一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奥斯特的生平经历及《纽约三部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主要探讨印象主义绘画与文学领域色彩的运用及其对奥斯特创作的影响;第二章讨论该小说中色彩运用的特征: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红色占据主要地位,其二是作者在文中较多地使用冷色;第三章探析文中主要色彩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主题的互证:红色象征欲望与危机,蓝色象征孤独与抑郁,黑色及白色象征虚无与死亡。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奥斯特在《纽约三部曲》中色彩的运用特征并进一步揭示色彩在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小说描写厄秀拉和她的妹妹古娟的爱情经历。厄秀拉爱上了学校的督察员伯金,古娟则与年轻的煤矿主杰拉尔德热恋。但生活使两对恋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评价理论是由J.R.Martin和Peter White为主的语言学家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扩充和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的双方在交际的过程中都希望实现最佳关联。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在其
欧·亨利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欧·亨利式的结局”更是闻名遐迩。欧·亨利让读者顺着故事发展的线索自己去猜测结局,情节明明朝着一个向发展,但作者笔锋一转,常常给读者带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