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延吉市某中学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微课就是新的教学方式中备受推崇的典型。面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理念陈旧,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这就导致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那么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提出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是否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分析。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四种研究方法,以延吉市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任务完成度、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理实一体式的教学模式设计微课,并选取两个班级分别以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两种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在学生任务完成度、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维度进行差异分析。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三条结论:(1)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微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任务完成度、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3)充足的学习时间和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并提出五项建议:(1)学校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鼓励教师建设校本微课资源;(2)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表达能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3)向学生普及微课概念,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4)把握微课特点,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5)教学设计注重各步骤间的逻辑性,加强课上教学组织。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2005、2010年山西省20-39岁成年人群体质状况与2005、2010年山西省经济年鉴相关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而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成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当前,由于很多原因,我国信息技术教师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学位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既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而且这也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具
在现实问题面前,青春期性教育成为摆在广大职业高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性成熟提前和婚前性行为日益低龄化往往对职业高中男女学生的一生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造成难以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性开始引起政府的重视,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是对教师工作的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做出客观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