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在卒中病人中较为常见,由于卒中病人的特殊性,病人易出现脓毒症,且早期表现往往不典型,易呈进行性发展,从而导致病人死亡。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BET)被认为在脓毒症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脓毒症早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两者均存在不足,单独使用缺乏诊断的有效性。在本实验中,采取连续检测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BET)在EICU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血清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用药指导及预后评价。利用简单的检查指标,争取为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并对其预后做出早期评价方法1、病例选择: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市立医院东院急诊EICU的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根据ACCP/SCCM会议诊断标准,将70例病人分为四组:卒中相关性肺炎未合并脓毒症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阴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为G-菌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为G+菌组。其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未合并脓毒症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1.6岁;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阴性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9.7岁;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为g-菌组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8.7岁;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为g+菌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80.3岁。所有病人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诊断明确2、标本采集: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行常规体温、心率、呼吸、氧合指数、crp、esr、胸部影像学检查,同时留样进行血培养,痰培养,并于入院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血,检测pct和bet,进行比较分析。3、pct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试剂盒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检测仪;bet采用动态浊度法内毒素分析仪bet-24a型光度法检测仪。分别比较pct、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未合并脓毒症与合并脓毒症组的差异,在细菌学培养g+菌组与g-菌组以及细菌培养(-)组间的差异。结果1.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未合并脓毒症与合并脓毒症组的差异(0.442±0.082vs5.424±3.975)p>0.1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未合并脓毒症与合并脓毒症组的差异(0.2905±0.2763vs0.0306±0.0215)p>0.052.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g-菌组与g+菌组的差异(10.53±13.85vs4.764±3.725)p>0.05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g-菌组与g+菌组的差异(0.0336±0.0192vs0.0261±0.0106)p>0.05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g-菌组与细菌培养(-)组的差异(10.53±13.85vs3.372±2.848)p>0.05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g-菌组与细菌培养(-)组的差异(0.0336±0.0192vs0.0510±0.0346)p>0.053、pct/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98.5%)与未合并脓毒症(65%)比例明显增高;pct/be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细菌培养g-菌、细菌学培养(-)升高比例比细菌培养g+高;细菌培养g+菌组74.38%出现pct/bet均升高。4.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病人死亡率与pct/bet关系,pct/bet均持续增高的死亡率高。结论在观察的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中pct出现增高(99.9%);bet在未合并脓毒症时升高均不明显;在合并脓脓毒血症pct、bet可出现持续升高;治疗效果差病人,bet升高更明显。在pct/bet均增高的病人中更易出现脓毒症,且出现持续增高的病人抗生素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死亡率高。在细菌培养(-)和细菌g-菌中pct/bet均显著增高,在细菌培养g+菌组也有74.38%bet升高,且联合覆盖g-菌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在出现pct/bet升高病人中早期应用强效、覆盖g-菌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可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