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水管网空间分布广,影响范围大,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袭击,而一旦发生此类恶性投污事件,将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很有必要在供水管网建立一套预警监测系统,以便尽快地监测到水质状况的异常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水质监测点作为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的一部分,其位置和数量直接影响水质预警体系的效率和投资。如何根据不同的管网特性,确定监测点数量与监测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监测点数量确定的情况下,确定监测点在管网中的位置以达到最大的监测效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混合整数规划等优化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均有其局限性。 本文利用电脑模拟恶性投污事件或者管网内部水质突然恶化时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模拟出的所有管网节点的水质变化情况,便可得知每一节点(若在该节点上安置水质监测点)能监测到该投污事件的时刻以及此时整个管网系统所遭受的危害(此时被污染的节点数、被污染的管段长度、用户所使用的被污染水的体积、处于污染水危害之下的人口数)。通过考察危害程度便可得出每一节点做为水质监测点的有效性。在监测点数量确定的情况下,本文根据每一节点做为水质监测点的有效性,再利用优化算法来优选管网中的节点,组成早期预警水质监测系统,以期发生恶性投污事件时,尽快监测到该事件的发生并尽快发出报警信号,或者在发生恶性投污事件时,将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降至最小。 本文模拟的是供水管网的动态的水力水质状况,而非静态状况,更加贴合于管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本文考察了监测设备延迟、监测设备入口浓度等等因素对优选水质监测点的影响。 遗传算法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优化技术,它是模拟生物学中的自然遗传变异机制而提出的随机优化算法,它是进化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编码、选择、杂交和变异等遗传操作,最终求得最优解,不仅适用于纯数学的优化问题,而且也适用于一般的工程设计和优化问题。因此本文使用软件EPANET模拟管网的动态水力水质情况后,再用遗传算法优选水质监测点,这一过程均在Delplli中实现。本文基于山东某市的供水现状,以及供水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建立了该市供水系统管网模型,对模拟程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建立最高效的管网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同时,减少监测设备的延迟时间可以提高水质预警系统的效率,降低人民群众所面临的风险。本文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为供水行业提供水质管理的辅助决策方案。
其他文献
现代工程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耐久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规模化猪场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污水等猪场粪污,而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将养殖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在农田需肥或灌溉期间进行水肥一体化土地利用的方式是养猪粪污的主要处理模式之一。已处理达标的猪场废水也属粪污范畴,将其作为灌溉的替代性水源,已经成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早期的猪场粪污大都处理不当,在土地利用历史较长的土壤中或许已存在重金属污染。而运用已处理达标的养猪废水也可能给土壤带来重金属
学位
钢铁企业要增产和发展,必须要寻求新的供水来源,而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是将综合排放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但是现在钢铁企业酝酿兴建或已建的水治理工程,基本都未涉及脱盐
悬伸梁在工程应用中很普遍,但由于其边界条件与简支梁和悬臂梁相比要复杂得多,所以目前对于悬伸梁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成果不多,各种近似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且误差较大。研
钢管结构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能被广泛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石油等行业。在钢管结构中,研究的重点是节点。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对于钢管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粘结强度和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是工程界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方钢管混凝土钢管与混凝土界面上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钢筋的锈蚀严重制约着桥梁的运营情况,使得桥梁不能满足服役安全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桥梁进行维修加固处理。本文为展开对锈蚀的钢筋混凝土梁底部锚贴钢板加固的试验研究,制作
新建武广客运专线分布着大量的全风化~强风化软岩,这些软岩的性质很不稳定,遇水、风化作用后其强度急剧降低,一般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而沿线可用于路基填筑的A、B填料又严
我国是地震多发区,地震灾害严重;城市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尤其是地震次生火灾,有时带来的损失要比地震灾害直接带来的损失要大。此外,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数量增多,多高层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钢结构人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发展背景,分析了钢结构人居建筑在技术上及经济上的优越性。 通过对钢结构人居建筑的几种常用结构体系的分析比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