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本身到价值取向——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看社会主义实践的变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主义实践特点变化的角度,对邓小平晚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进行解读、探讨。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是以苏联模式为范本,社会行动的理论基础是经典作家的理论。这是依据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而进行的制度实践。这种制度实践造成的问题是:①僵化的“资、社”对立观;②忽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诉求;③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而八十年代改革则可看作是对这种忽视价值追求的制度实践的逐步修正。这种修正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强调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摆脱理论教条的束缚来实现的。在整个八十年代,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种所有制并存局面开始出现,从而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历史进入九十年代,在苏东剧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转向以经济科技为中心内容,而国内,长期以来“左”的观念严重束缚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通过这样长时段的考察,笔者认为,邓小平的“本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而且恢复、强调了过去被忽视的价值追求问题,同时标志着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制度实践方式,转向了以价值追求为核心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性转变。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两种菠菜不同生长阶段的氮素吸收情况和硝态氮吸收的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菠菜吸收氮素的差异随生长时期而不同 ,宁夏圆叶菠菜比日本超能菠菜更具喜硝性 ,且越在
现阶段,农村金融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民借款难问题凸显,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具价值的财产,解决农村和农民的资金问题需要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我国法律从生
法人作为相对于自然人的另一类民事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和巩固,与法人相关的各类侵权案件纠纷屡屡发生,损害赔偿的问题引起人们
分别测定了泾惠灌区 0~ 2 0 cm、2 0~ 50 cm土层 36个作物种植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 ,1 8个作物种植点的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泾惠灌区 0~ 2 0 cm、2 0~50 cm土层
本文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党学理论为指导对正义与发展党的政党组织结构、政党意识形态及其执政以来的内政外交政策及实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
体制是一种基本结构,它决定了制度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体制是宏观、整体性的,思考体制问题就是宏观,整体地思考制度以及制度发展的问题。民事诉讼体制问题是张卫平先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