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人类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的无包膜病毒,目前已经发现的肠道病毒有100多种,是导致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肠道病毒基因组长度约7500bp,其序列由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以及两端的5’UTR和3’UTR构成。根据基因组的亲缘关系将可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肠道病毒包括如CVA6、CVA10、CVA16、EVA71的传统型毒株和EVA76、EVA8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2135,8147104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MC05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类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的无包膜病毒,目前已经发现的肠道病毒有100多种,是导致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肠道病毒基因组长度约7500bp,其序列由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以及两端的5’UTR和3’UTR构成。根据基因组的亲缘关系将可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肠道病毒包括如CVA6、CVA10、CVA16、EVA71的传统型毒株和EVA76、EVA89等非传统型毒株。由于肠道病毒衣壳结构的差异,其感染宿主细胞所需受体也有差别。目前发现的A类肠道病毒所用受体包括SACARB2和KRM1等。其中SCARB2作为受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已经比较完整,但是KRM1作为病毒受体与病毒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课题中,在目前KRM1和肠道病毒的研究的基础,我们深入研究了肠道病毒与KRM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KRM1上96位的色氨酸对病毒的结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肠道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并对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了新的策略。方法:首先构建慢病毒感染系统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RD细胞中的KRM1。然后构建CVA6、CVA10、CVA4、CVA12病毒的衣壳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构建病毒的亚基因组复制子(5’UTR-Luciferase-P2+P3-3’UTR)质粒,利用体外转录得到亚基因组复制子的RNA(replicon),然后转染至已转染过病毒衣壳质粒的293T细胞中构建假病毒体系。构建非传统型肠道病毒的衣壳质粒,通过密码子优化提高非传统型肠道病毒衣壳质粒表达,提高假病毒的包装效率,并探究非传统型肠道病毒的受体。利用点突变分别替换KRM1上29个氨基酸位点,然后将点突变后的KRM1回补到KRM1敲除的RD细胞中,使用假病毒感染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系统检测病毒的感染进行筛选。最终发现KRM1中96位色氨酸的突变抑制病毒的感染,同时利用实验病毒株感染验证,验证的结果与假病毒结果一致。最后利用病毒的结合实验验证该氨基酸的突变影响了病毒与KRM1的结合,且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该位点突变后KRM1与DKK1的结合不受该突变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了KRM1敲除的RD细胞,KRM1敲除后CVA4、CVA6、CVA10、CVA12的感染被阻断。(2)成功构建各肠道病毒的衣壳蛋白质粒、亚基因复制子,以及各病毒的假病毒。(3)成功构建了29个位点突变的KRM1质粒,且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并成功找到KRM1上96位的色氨酸为病毒感染所必需,从而阐明该位点突变在病毒与受体结合的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KRM1上96位氨基酸突变并不改变KRM1原本的其他功能,该位点的改变仅特异性阻断KRM1与肠道病毒的结合,可针对该位点开发肠道病毒的小分子抑制剂和受体阻断剂等药物。(5)通过密码子优化提高了非传统型肠道病毒的包装效率,验证非传统型肠道病毒的受体并非KRM1和SCARB2。结论:本研究证实了KRM1为CVA4、CVA6、CVA10、CVA12的关键受体,且KRM1上96位的色氨酸在病毒与受体的结合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鉴定KRM1以及SCARB2均不是非传统肠道病毒的受体。该研究填补了我们对肠道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空白,并为设计特异性阻断病毒入侵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前期基础。
其他文献
近十年,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olymer Solar Cells,PSCs)因为低成本、重量轻、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用于大面积器件制备等而受到广泛关注。聚合物材料在PSCs活性层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两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以聚合物/PCBM为活性层的体系率先突破了光电转换效率10%这一工业化瓶颈。PSCs中聚合物活性层材料的修饰、改良是发展PSCs重要的方向,另一方面,活性层材料的商业应用同时受制于
目的通过分析近10年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态势,为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11—2020年收录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进行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前4位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得
目的:研究振荡剪切应力(OSS)诱导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泌的外泌体对EPCs发生内皮-间质转化(Endo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孕妇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包被有纤维粘连蛋白(Fn)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EGM-2完全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0 d,7 d,14 d的细胞形态;采用Di L-Ac-LDL和FIT
目的:以酰肼修饰明胶(Gelatin-ADH)和磺酸化醛基修饰透明质酸(HA-CHO-SO3)为基础构建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并同时混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用于协同促进软骨组织再生与修复。方法:分别将明胶,透明质酸和β-环糊精进行改性为酰肼修饰的明胶(Gelatin-ADH),磺酸化醛基修饰的透明质酸(HA-CHO-SO3)和醛基的修饰β-环
目的: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glycoprotein 1,LRG1)在多种疾病,包括肾脏疾病中表达升高,但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否表达尚不清楚;参与多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中LRG1表达变化亦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LRG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升高的机制是否为内质网应激激活,从而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急性
目的: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NASP基因突变型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首先,通过尾静脉注射致死剂量ConA 25 mg/kg,测定2组小鼠生存率;其次,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 12.5mg/kg建立2种肝损伤模型:单次注射8小时诱导的急性肝损
目的:现如今,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全卫生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作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乳腺癌对全球女性生命的威胁不容小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TNBC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
目的:探究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在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及入住儿科病房的3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C-ACT评分分为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3组患儿均行常规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和脉冲振荡肺功能(Z5、R5、R20、X5、Fres、AX
目的:(1)总结正常人膝关节软骨T1值(ms)、T2值(ms)及PD值(pu)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探讨Sy MRI定量测量在OA患者软骨损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对40例BMI指数在18.5~24.0kg/m2之间的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Sy MRI MAGIC序列扫描,将扫描所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T1 map、T2 map及PD map三种定量图谱,比较三种定量图谱对软骨的显示情况
背景: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该术式的革新。传统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创伤大、视野狭小、残存听力破坏及手术结果一致性差等临床问题,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增强,甚至超越医生的感知、操作及控制能力,能够解决这些临床问题。由于机器人微创钻制通道的过程中存在对周围重要结构(面神经、鼓索神经、听骨链等)的损伤风险,损伤风险主要为钻制过程中对周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