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振荡肺功能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敏感性研究

来源 :潍坊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在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及入住儿科病房的3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C-ACT评分分为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3组患儿均行常规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和脉冲振荡肺功能(Z5、R5、R20、X5、Fres、AX)检测。先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再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避免用力呼气造成患儿气道和情绪紧张及呼吸肌肉疲劳而影响脉冲振荡肺功能的测定结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间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完全控制组(106.02±11.94、100.55(95.73,103.83)、102.82±14.53、87.60(72.60,97.90)、68.25(57.50,82.58)、83.75(70.03,97.13))与部分控制组(102.46±15.56、97.45(92.28,103.00)、98.17±15.95、78.40(66.93,93.63)、62.50(46.38,80.28)、75.50(61.48,93.63))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水平均高于未控制组(95.33±16.95、93.45(87.88,99.18)、88.22±19.45、64.10(53.30,79.85)、51.25(36.43,70.05)、60.85(51.20,7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完全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2)三组间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比较:完全控制组(66.11(61.96,72.64)、66.45(62.07,73.70)、74.76(66.45,82.92)、66.17(59.17,76.34)、1.02(0.66,1.43)、18.11(15.77,19.22))Z5、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部分控制组(76.56(68.35,85.07)、76.37(67.11,84.42)、80.72(68.85,92.09)、78.74(66.67,91.55)、1.59(1.22,2.31)、19.69(17.78,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部分控制组Z5、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未控制组(86.79(76.92,104.55)、86.24(76.38,103.28)、89.06(78.58,100.35)、95.79(78.45,120.60)、2.55(1.92,3.46)、22.21(19.66,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种肺功能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AX(OR=4.208,95%CI:1.826~9.699,P=0.001)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OR=0.977,95%CI:0.958~0.997,P=0.027)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4)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ROC分析结果: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0.645、0.670、0.666、0.653、0.667(均P<0.05),其中PEF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最大),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52.0%;(5)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ROC分析结果:Z5、R5、R20、X5、AX、Fres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82、0.668、0.782、0.839、0.787,其中AX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最大),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73.0%;(6)两种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Z5、R5、AX、X5、Fres与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1)脉冲振荡肺功能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有较好的敏感性,且对于区分儿童哮喘完全控制与部分控制较常规肺通气功能更敏感。(2)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Z5、R5、AX、X5、Fres)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其中AX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39,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73.0%)。(3)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Z5、R5、AX、X5、Fres)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由于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工程、海底资源勘探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使得稳定可靠运行的水下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规模也愈发巨大,这也使得水下机器人的设计研究越发迫切。然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以及水下机器人系统自身存在强非线性,自由度间运动耦合等问题,研究关键点在于设计出能够在海洋中稳定工作的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本文以六自由度水下机器人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运动模
目的:近年来母乳喂养的好处,已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认识,但同样是母乳喂养,喂养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目前看主要是有母乳亲喂(婴儿吸吮妈妈乳房而获得乳汁,简称“亲喂”)及奶瓶人乳喂养(乳汁通过奶瓶喂给婴儿)这两种。奶瓶人乳喂养这种喂养方式是否等同于母乳亲喂,是否有利于儿童健康很受大家关注。本次调查目的是调查山东省0-6月婴儿奶瓶人乳喂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婴儿的影响,从而提高人们对奶瓶人乳喂养的认识,为规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具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这也正为现代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闽北的古民居外墙建筑色彩呈现出青灰色和土黄色两种色彩倾向,将这两种色彩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出具有本地代表意义的色谱标号,以数据化的形式为乡村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建立地域性的色彩依据和指导。
近十年,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olymer Solar Cells,PSCs)因为低成本、重量轻、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用于大面积器件制备等而受到广泛关注。聚合物材料在PSCs活性层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两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以聚合物/PCBM为活性层的体系率先突破了光电转换效率10%这一工业化瓶颈。PSCs中聚合物活性层材料的修饰、改良是发展PSCs重要的方向,另一方面,活性层材料的商业应用同时受制于
目的通过分析近10年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态势,为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11—2020年收录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进行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研究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前4位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得
目的:研究振荡剪切应力(OSS)诱导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泌的外泌体对EPCs发生内皮-间质转化(Endo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孕妇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包被有纤维粘连蛋白(Fn)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EGM-2完全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0 d,7 d,14 d的细胞形态;采用Di L-Ac-LDL和FIT
目的:以酰肼修饰明胶(Gelatin-ADH)和磺酸化醛基修饰透明质酸(HA-CHO-SO3)为基础构建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并同时混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用于协同促进软骨组织再生与修复。方法:分别将明胶,透明质酸和β-环糊精进行改性为酰肼修饰的明胶(Gelatin-ADH),磺酸化醛基修饰的透明质酸(HA-CHO-SO3)和醛基的修饰β-环
目的: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glycoprotein 1,LRG1)在多种疾病,包括肾脏疾病中表达升高,但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否表达尚不清楚;参与多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中LRG1表达变化亦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LRG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升高的机制是否为内质网应激激活,从而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急性
目的: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NASP基因突变型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首先,通过尾静脉注射致死剂量ConA 25 mg/kg,测定2组小鼠生存率;其次,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 12.5mg/kg建立2种肝损伤模型:单次注射8小时诱导的急性肝损
目的:现如今,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全卫生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作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乳腺癌对全球女性生命的威胁不容小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TNBC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