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在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及入住儿科病房的3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C-ACT评分分为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3组患儿均行常规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和脉冲振荡肺功能(Z5、R5、R20、X5、Fres、AX)检测。先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再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避免用力呼气造成患儿气道和情绪紧张及呼吸肌肉疲劳而影响脉冲振荡肺功能的测定结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间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完全控制组(106.02±11.94、100.55(95.73,103.83)、102.82±14.53、87.60(72.60,97.90)、68.25(57.50,82.58)、83.75(70.03,97.13))与部分控制组(102.46±15.56、97.45(92.28,103.00)、98.17±15.95、78.40(66.93,93.63)、62.50(46.38,80.28)、75.50(61.48,93.63))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水平均高于未控制组(95.33±16.95、93.45(87.88,99.18)、88.22±19.45、64.10(53.30,79.85)、51.25(36.43,70.05)、60.85(51.20,7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完全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2)三组间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比较:完全控制组(66.11(61.96,72.64)、66.45(62.07,73.70)、74.76(66.45,82.92)、66.17(59.17,76.34)、1.02(0.66,1.43)、18.11(15.77,19.22))Z5、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部分控制组(76.56(68.35,85.07)、76.37(67.11,84.42)、80.72(68.85,92.09)、78.74(66.67,91.55)、1.59(1.22,2.31)、19.69(17.78,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部分控制组Z5、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未控制组(86.79(76.92,104.55)、86.24(76.38,103.28)、89.06(78.58,100.35)、95.79(78.45,120.60)、2.55(1.92,3.46)、22.21(19.66,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种肺功能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AX(OR=4.208,95%CI:1.826~9.699,P=0.001)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OR=0.977,95%CI:0.958~0.997,P=0.027)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4)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ROC分析结果: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0.645、0.670、0.666、0.653、0.667(均P<0.05),其中PEF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最大),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52.0%;(5)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ROC分析结果:Z5、R5、R20、X5、AX、Fres预测哮喘未完全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82、0.668、0.782、0.839、0.787,其中AX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最大),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73.0%;(6)两种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Z5、R5、AX、X5、Fres与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1)脉冲振荡肺功能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有较好的敏感性,且对于区分儿童哮喘完全控制与部分控制较常规肺通气功能更敏感。(2)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Z5、R5、AX、X5、Fres)对哮喘未完全控制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其中AX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39,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73.0%)。(3)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Z5、R5、AX、X5、Fres)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50、FEF75、MMEF)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