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义利之辨”探微及其现代辩正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杀伐兼并、率土食人的动荡社会,以及思想激荡、诸子勃兴、百家争鸣的思想境遇,孟子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杨墨盛行,儒学不彰;二是追名逐利,道义不存。基于此,孟子以承继孔学、倡导仁政、拒辟杨墨为出发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义利之辨”。“义利之辨”与“王霸之辨”、“人禽之辨”并称孟子的“三辨之学”,在孟子的整个哲学体系和逻辑架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孟子“义利之辨”以人性论为基础,表现为“人禽之辨”,以仁政论为旨归,表现为“王霸之辨”,从而贯通了孟子的“三辨之学”及其整个哲学体系。孟子“义利之辨”的内涵有三个层面:“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和“义利统一”。其一,“义以为上”是“义利之辨”中的最高抉择,在“舍生取义”的价值选择上,以“羞恶之心”为基础,通过“权”的方式,做出的一种符合儒家伦理价值取向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价值选择中,孟子并未对生命价值轻视与不屑,而是通过“义”来实现了对生命最高价值的重构。其二,“以义制利”是孟子“义利之辨”的基本取向,与“怀利去义”相对,通过对“怀利去义”的否定而证成;孟子所主张的“以义制利”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即所谓“四端之心”。其三,“义利统一”是孟子“义利之辨”的实践应用。孟子认识到“义”、“利”的统一性问题,并且,他通过“义利统一”来贯穿对民众的道德教化,重建社会道德。接下来对孟子“义利之辨”的理论特质和立场进行解读。就道义论而言,孟子“义利之辨”的理论特质及其立场与以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有价值选择上的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只是表现在对一种行为的价值选择或道德判断的结果上。而在内在的理论根基和证成路径上,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道德情感主义的;一种则是道德理性主义的。就功利主义而言,孟子“义利之辨”的理论特质及其立场是反对功利主义的。对孟子的“义利之辨”作功利主义立场的解读,一是缘于对“最大多数的幸福”或者“公利”的误解;二是错误地将孟子的“义”、“利”转化为“公”、“私”,进而将“义”与“公利”等同,将“利”与“私利”等同。就社群主义而言,将孟子“义利之辨”的理论特质及其立场与社群主义相联系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冲突的时代,尤其是在道德严重滑坡的现实面前,孟子“义利之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在新疆呼图壁瑞丰种子加工中心加工种子时,有机会用到和参加调试了丹麦Westrup公司的原装进口种子加工设备.当时是丹麦的工程师来给调试这套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保证清
期刊
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的进步。经济增长绝大多数更加依靠的是科技创新能力。然而,面对困扰我国产业界和科技界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的这一大难题,产学
本文旨在阐发鲍德里亚消费的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已内化到了非实物符号领域的现实境遇,进而拓宽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研究的理论路径。此外,鲍德里亚建构的日常消
技术哲学在中国兴起之前,学界对于《庄子》对技术持有的基本态度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思考,表现出“走极端”的特点,即他们不是强调《庄子》赞美技术的一面,就是突显批判技术的一面
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古希腊智者派第一次实现了哲学重心由自然向人的转换,苏格拉底以“是什么”的致思方式把人本质问题归结为“人是什么”的问题,从柏拉图
本文以《命名与必然性》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的评述,对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进行解读。主要是对克里普克的“本质”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严格指示词”与
用非自耗电弧炉熔炼制备了La(Fe11.05Co0.85S i1.1)B0.25铸锭,并将该铸锭在氩气保护中球磨制粉,采用SPS(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ark P lasma S intering)将该粉制成La(Fe11.05C
中职院校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具备比较高的德育水平。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型人
近年来,在白血病的诊断,分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现简述如下:自1976年国际上采用法、美、英三国协作组提出的FAB 分类以来,各国(包括我国苏州会议拟订的修正方案)将急性淋巴白
研究了Ni+Nb为中间层对Ti2AlNb与GH4169真空扩散连接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主要影响接头剪切强度的Ni6Nb7层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最佳厚度为3.36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