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OA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运动范围受限和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OA疼痛的机制十分复杂,大量研究发现OA的放射学改变与疼痛之间往往没有关联性。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已经证明,除了关节和相关结构的损伤外,OA疼痛还与疼痛通路的敏化有关,其涉及关节痛觉感受器的变化以及脊髓、脑干和丘脑皮质系统对痛觉处理的变化。OA慢性疼痛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疼痛通路中枢敏化与外周敏化的出现。因此,治疗OA慢性疼痛除了要考虑减少关节结构的损害外,还更应该考虑如何缓解疼痛通路的敏化。先前研究已经发现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 NT/A)可以降低外周敏化进而缓解疼痛,另外,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也被发现可以降低中枢敏化发挥镇痛作用,但目前还没有研究将二者联合起来治疗OA引起的慢性疼痛,且对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镇痛机制也并未研究清楚,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OA慢性疼痛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作用机制,第二部分将A型肉毒毒素(Bo NT/A)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OA慢性疼痛的大鼠进行治疗,观察联合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OA慢性疼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痛苦。第一部分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目的:骨性关节炎(OA)是导致慢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疾病和慢性疼痛。t DCS的镇痛效果显著,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本研究观察了t DCS是否能够缓解OA大鼠的慢性疼痛以及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水平的变化,以此探讨t DCS的镇痛效果及机制。方法:(1)随机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将60ul单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至大鼠的左踝关节腔内,建立OA的慢性疼痛模型。另外,再随机选取10只大鼠,在同一部位注射60u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分别在模型建立的前1天及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的疼痛行为进行测定,以此评估OA慢性疼痛模型的建立情况。(2)模型建立后,大鼠接受为期14天的t DCS治疗。将注射生理盐水和MIA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sham组、MIA组、MIA+t DCS组和MIA+St DCS组(注:sham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St DCS为经颅直流电假刺激)。另有2组大鼠在t DCS治疗之前,对大鼠进行脑室内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艾芬地尔(Ifenprodil)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即2组分别为MIA+Ifenprodil(i.c.v.)+t DCS组和MIA+PBS(i.c.v.)+t DCS组。在t DCS干预后第7、14天测定各组大鼠的疼痛行为(3)行为学检测完成后,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组大鼠PAG中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2B,NMDAR2B)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G中NMDAR2B、c-Fos阳性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1)与sham组相比,MIA组大鼠在造模后机械痛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痛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显著下降(P<0.0001)。与MIA组相比,大鼠在t DCS治疗后14天,PWT显著增加(P<0.0001),但MIA+St DCS组和MIA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样,与MIA组相比,在第7天和第14天,t DCS治疗显著上调了PWL(P<0.05、P<0.001)。与MIA+Ifenprodil(i.c.v.)+t DCS组相比,MIA+PBS(i.c.v.)+t DCS组在t DCS治疗后14天,PWT明显增加(P<0.01),在第7天和第14天时,PWL显著上调(P<0.01、P<0.0001)。(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IA组大鼠的PAG中NMDAR2B表达水平较sham组增加(P<0.001)。与MIA组相比,MIA+t DCS组NMDAR2B蛋白表达增加(P<0.001),与MIA+Ifenprodil(i.c.v.)+t DCS组相比,MIA+PBS(i.c.v.)+t DCS组NMDAR2B蛋白表达增加(P<0.01),MIA+St DCS组和MIA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MIA组相比,MIA+t DCS组PAG中NMDAR2B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01),与MIA+Ifenprodil(i.c.v.)+t DCS组相比,MIA+PBS(i.c.v.)+t DCS组NMDAR2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MIA+St DCS组和MIA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与MIA组相比,MIA+t DCS组PAG中c-Fos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1),与MIA+Ifenprodil(i.c.v.)+t DCS组相比,MIA+PBS(i.c.v.)+t DCS组c-Fos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1),MIA+St DCS组和MIA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增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的NMDA2B受体进而增强下行抑制通路,减少神经通路的敏化,以此减轻OA引起的慢性疼痛。第二部分A型肉毒毒素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目的:观察踝关节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骨性关节炎大鼠慢性疼痛的疼痛行为及PAG中NMDAR2B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Bo NT/A和t DCS对OA慢性疼痛联合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随机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将60ul单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至大鼠的左踝关节腔内,建立大鼠OA慢性疼痛模型。另外,再随机选取12只大鼠,在其左踝关节腔内注射60u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分别于模型建立的前1天及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的机械痛撤足阈值和热痛撤足阈值进行测定,以此评估OA慢性疼痛模型的建立情况。(2)待大鼠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模型建立成功后,将注射生理盐水和MIA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sham组、MIA组、MIA+Bo NT/A+t DCS组、MIA+Bo NT/A+St DCS组、MIA+NS+t DCS组(注:Bo NT/A为A型肉毒毒素,NS为生理盐水,St DCS为经颅直流电假刺激)。将5IUBo NT/A注射至大鼠的左踝关节腔内,同时对大鼠进行为期14天的t DCS治疗。分别于Bo NT/A和t DCS干预后7、14天对各组大鼠的疼痛行为进行测定。(3)行为学检测完成后,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大鼠PAG中NMDAR2B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G中NMDAR2B阳性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1)与sham组相比,MIA组大鼠在造模后机械痛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痛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显著下降(P<0.0001)。与MIA组相比,三个治疗组的PWT均显著增加(P<0.001),MIA+Bo NT/A+t DCS组PWT增加幅度最大,MIA+Bo NT/A+t DCS组与MIA+Bo NT/A+St DC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MIA+Bo NT/A+t DCS组与MIA+NS+t DC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1)。同样,与MIA组相比,在第7天和第14天,Bo NT/A和t DCS治疗显著上调了三个干预组的PWL(P<0.001),MIA+Bo NT/A+t DCS组PWL增加幅度最大,MIA+Bo NT/A+t DCS组与MIA+Bo NT/A+St DC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MIA+Bo NT/A+t DCS组与MIA+NS+t DC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IA组大鼠的PAG中NMDAR2B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01)。与MIA组相比,三个治疗组PAG中NMDAR2B蛋白表达均增加,MIA+Bo NT/A+t DCS组增加最明显。(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MIA组相比,三个治疗组PAG中NMDAR2B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多(P<0.01),MIA+Bo NT/A+t DCS组增加最明显。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治疗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增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的NMDAR2B受体进而减少疼痛通路的敏化以此减轻慢性疼痛。
其他文献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时代升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理性反思、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从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就逐渐确立起以生产力为核心的发展观,带领人民逐步摆脱贫困、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昭示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价值转向的完成——从关注经济发展到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标志着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经由经济中心转向了
学位
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被称为“癌中之王”,预后极差。PAAD一个特殊的病理特征是肿瘤间质中有更加致密的纤维增生反应,形成独特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胰腺癌传统的治疗,包括手术以及化疗在改善患者生存期方面并未见到显著的效果,以TME为靶点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当前胰腺癌治疗的一大热点,我们的研究目的
学位
目的:大气颗粒物(PM)暴露属于心血管疾病独立性风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IHD)是中国第二大心血管疾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M与IHD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PM暴露影响缺血性心脏病的毒性机制亟待阐明。氧感受器介导的心肌无氧能量代谢过程在IH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团队前期研究发现,PM暴露引发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而氧感受器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聚焦氧感受器调控的心
学位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缺失,导致释放到纹状体(Striatum,Str)的多巴胺(Dopamine,DA)减少,最终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 CBs)
学位
为了实现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的准确预测,本文根据刮板输送机调直要求,利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提出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评定方法,发现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为综采工作面所有推溜点样本的极差.基于极差理论建立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可预测直线度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其波动范围,通过与调直数值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推溜误差和检测误差的标准差的增大,刮板输送
期刊
<正>耳鸣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耳神经学症状,指在无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声音的感觉,常被描述为低调的嗡嗡声、高调的蝉鸣声、风声或流水声等,可单一或多种声响同时并存,常伴有或不伴有听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伴有睡眠障碍、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的改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耳鸣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发病群体,并且70岁以上人群中耳鸣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老年
期刊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日益引起重视,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日益引起关注和研究,以“引子范本”导读法为代表,具象化阅读指导模式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因此,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借鉴相关应用成果,以“引子范本”思维为中心,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为重点,尝试从丰富课外阅读的材料种类、密切课内外阅读的内在联系、拓展课外阅读的开展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及完善“读“”
期刊
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检测问题,提出了1种组合惯导的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检测方法,该组合惯导系统由捷联惯导、里程计与激光雷达构成;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惯导与里程计信息进行融合获得刮板输送机直线度,在每刀煤割开始前,利用激光雷达技术测量刮板输送机两端分别与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标识板的位置关系来对捷联惯导与里程计融合系统进行初始位置校准,并运用激光雷达探测的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检测信
期刊
目的: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肝移植术后,尤其是因患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导致肝衰竭做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HBV复发。肝移植术后注射乙肝疫苗是优秀的防治HBV复发的手段之一。肝移植受者术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有一定比率的患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并使受者对HBV产生主动免疫。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者在接受标准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后缺乏或产生不
学位
研究目的肝癌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一类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肝癌按照起源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属于一类较高死亡率的肝癌。肝癌的预后较差,是因为肝癌的易转移特征及易复发特征。因此对于肝癌转移和侵袭方面的机制探索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Micro RNA-212-3p是micro RNA-212前体的茎环结构中的3’序列端加工而成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