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机器人全场定位与目标识别跟随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式智能机器人近年来引起了各国科学界广泛的关注,很多研究机构,企业针对轮式机器人开展了众多技术竞赛,其中ICRA人工智能挑战赛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挑战赛的技术要求,结合轮式机器人的智能化实用前景,在轮式机器人的室内全场定位,视觉目标特征的识别、跟随与距离解算,减小控制系统扰动等方面展开研究。(1)轮式机器人室内全场定位是机器人自主运动的基本条件。本文采用航迹推算法,采用正交轮代替麦克纳母轮采集机器人的累计移动位姿,在位姿更新模型建立过程中选用全向轮移动模型,同时考虑与速度相关的采样噪声。结合雷达的环境测量数据,更新机器人当前位姿。实验证明经改进后定位点的平均偏差为0.0494 m,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标准差为0.026 m,改进的全场定位模型与位姿采集方式能够提高机器人全场定位精度。(2)针对装甲板这种特殊的识别目标,建立了颜色特征与数字特征相结合的识别方案。采用颜色通道分离与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取出颜色通道特征,确定识别区。利用方向梯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与和相关滤波算法进行数字识别与目标跟随,利用张正友标定方法确定机器人的内参矩阵,采用PNP解算方法计算目标装甲板相对于摄像头的位姿。经实验,得到识别的正确率有98.94%,距离解算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值为0.9%,最大相对误差峰值为4.61%,满足实际要求。(3)对于两轴云台控制方案,采用自抗扰控制方法改进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案,考虑两轴相互独立,不存在耦合的情况建立了两轴云台的动力学模型,并将动力学模型转化为控制微分方程,设计了线性微分跟踪器与扩张状态观测器,调节反馈控制率相关参数满足响应达到快速性和准确性标准。实验证明由实验数据可知,跟随响应时间小于0.1 s,幅值跟随误差小于1°,对于静态扰动自抗扰控制要明显优于PID控制,对于动态扰动自抗扰控制云台可以一定程度优于PID控制。(4)在实物轮式机器人工控机上搭建ROS系统,利用串口进行上位机与单片机间通信。进行了室内全场定位,视觉装甲板目标特征识别,跟随与测距,云台自抗扰控制等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Q345钢带为基材,T2纯铜为覆材,主要研究铜/钢/铜三层复合薄带的冷轧复合工艺,从而获得具有良好结合强度、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的复合薄带产品,以解决铜合金良好导电性能与高强度不能共存的矛盾。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本课题以电子行业的引线框架铜材为目标产品,通过冷轧复合法获得0.08mm的铜/钢/铜复合带。主要指标为抗拉强度为500MPa,导电率为76.6%IACS。两项指标均优
本工作通过水热反应实现了稀土离子掺杂氟磷酸锶(Sr5(PO4)3F:RE,RE分别为Eu、Tb、Dy、Yb/Ho、Yb/Er和Yb/Tm)微/纳米荧光粉的可控合成,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剂对产物物相的影响,深入研究了 Sr5(PO4)3F:RE(RE=Eu、Tb、Dy)荧光粉的下转换发光性能。发现EDTA利于纯相Sr5(PO4)3F:RE结晶且产物颗粒形貌受反应体系初始pH值、EDTA
将传统的均质材料通过组织结构调控得到的非均质材料或异质材料作为一种增强增韧结构,在纳米至微米尺度都得到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作为异质材料的一种,包含粗晶与细晶的双峰晶粒尺寸分布结构在镁合金强韧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对于其协调变形机理的研究及跨尺度提升金属材料整体稳定性的结构调控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研究把多晶材料当作颗粒复合体材料处理,其中不同尺寸的晶粒认为是不同类
随着金矿资源的消耗,金品位逐渐下降,使用传统的氰化法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微生物氧化法具有环境友好、易监测、投入成本低、设备操作方便、浸出表现较佳的优点,现已成为各大企业较倾向的预氧化方法。目前,大多数研究机构和企业主要致力于细菌浸出难处理金矿相关工艺的研究,但是对于细菌浸出硫化矿的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以及游离和吸附细菌的具体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通过探究生物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规律,
Tb-Dy-Fe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和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可实现磁能和机械能的快速转换,在声呐、精密控制器和大载荷致动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b-Dy-Fe合金的磁性相(Tb,Dy)Fe2相具有立方Laves相结构,沿易磁化轴取向具有更优的磁致伸缩性能。该材料大多采用定向凝固法制备,由于其冷却速率远大于平衡态冷却速率,得到的组织为非平衡组织。针对非平衡组织中存在合金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联系的日益紧密。通过计算机技术解决材料体系中复杂的物理问题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双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材料(化学通式为A2BB’O6),因其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以及优异的物理性质,成为材料领域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理论和材料计算软件的快速发展,理论计算成为材料、物理、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
连铸管坯是无缝钢管成形加工的主要坯料形式,对钢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管坯穿轧过程中,连铸管坯存在的偏析、疏松等中心缺陷,易于导致管材内部产生内折,降低无缝钢管的内壁质量。连铸坯凝固末端的粘塑性变形,通过挤压排出富集溶质的钢液,焊合缩孔和疏松,能够有效的改善铸坯芯部质量,是当前提高连铸坯综合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连铸管坯受形状断面影响,在管坯凝固末端的粘塑性变形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某钢厂Φ500连铸机
晶粒细化是惟一能够在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的同时又能保持较好塑性的强化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实现途径就是形变再结晶,因此该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前人的研究表明:严重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简称SPD)方法可以将金属材料的晶粒细化到亚微米级,加工成具有较高强度的超细晶材料,而且通过适当的热处理还可在强度损失不大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塑性,为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改善指明
钢渣是钢铁厂冶炼钢铁产生的副产物,约为钢产量12%~15%,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钢渣产生量也逐年增加。钢渣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过烧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橄榄石、蔷薇辉石等。钢渣综合利用率约40%,主要用途是用作道路材料、工程回填材料、建材制品、磨细作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由于技术装备的限制,使得钢渣活性偏低、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钢渣粉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支持冶金渣
球形荧光粉在照明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致力于球形Y2O3:Mn及YSO/YPS:Eu荧光粉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球形YSO/YPS:Eu荧光粉制备以球形SiO2为核,采用尿素均匀沉淀工艺在球形SiO2表面沉积粉体,制备出核壳结构SiO2@(Y,Eu)(OH)CO3前驱体粉体,经煅烧后得到球形YSO/YPS:Eu荧光粉。研究了 Y/Si比、煅烧温度及Eu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形貌、物相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