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博士论文由绪论和正文七章组成,大约十七万多字。绪论部分论述了本博士论文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民事审判管理的理论研究状况,提出了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阐述了研究的结论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对民事审判管理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作为民事审判管理基础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了审判管理和民事审判管理的涵义,概括了民事审判管理的特征,界定了民事审判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论述了民事审判管理权及其与民事审判权的关系,认为民事审判管理的价值目标是公正、高效、人本、和谐,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民事审判流程管理和民事审判质量管理两个方面。第二章对民事审判管理的道德教化、评价和导向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有明显的道德教化倾向,分析了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注重道德教化的历史根基,阐述了道德教化在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了当代民事审判管理促进法官职业伦理的修炼和养成的功能以及对民事审判活动的评价和导向的功能。第三章对美英德日四国的民事审判管理进行了考察。认为四国改革和加强民事审判管理有基本相同的背景和动因,重视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法官对民事诉讼的控制,把加强民事审判管理作为实现民事司法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当借鉴上述四国的民事审判管理经验,强化司法权的作用,加强民事审判管理,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促进司法职能的实现。第四章对我国民事审判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我国民事审判管理的历史看,民事审判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很早就存在,但是,作为现代意义的民事审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上个世纪末才在我国兴起。近十多年来,理论界积极探索我国民事审判管理改革,审判实务部门也围绕民事审判管理进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民事审判管理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民事审判管理与法院行政管理划分不明确;民事审判管理的地方化严重;民事审判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五章对我国民事审判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研究。要确立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并重的原则、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管理良性互动的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司法为民的原则。要创新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在民事审判管理实践中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法。要明确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到机构设置合理、信息畅通、目标明确、权责分明、管理制度完备和管理方法科学化。要完善民事审判管理的保障机制,树立现代化审判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统一的民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完善法官的道德教化和职业伦理养成机制。第六章对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模式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地方法院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大立案”模式和“小立案”模式两种典型模式,认为优化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必须严格界定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主体,合理配置其权力和职责,构建科学的民事审判流程监控体系,采用信息化的民事审判流程管理手段。第七章对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机制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地方法院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认为创新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质量管理理念,设立统一的法院审判质量管理主体体系,统一规范审判质量评估体系标准,将法官职业伦理状况纳入审判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审判质量管理的反馈调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