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血反应是由于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机体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严重的输血反应会导致死亡。准确的血型鉴定是血型匹配的前提,而对于难以保证血型匹配的情况,如紧急输血时某种血型血源尤其是稀有血型血源短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需要将血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除去或者“屏蔽”以提供所需血型细胞的替代品,即通过血型转化消除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所以血型鉴定和血型抗原免疫性的消除是避免输血反应的现有手段。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是观察红细胞是否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判断血型,但血型抗体尤其是稀有血型抗体的获取十分困难,而且蛋白质的保存运输成本较高,易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其活性;另一方面,采用聚乙二醇和聚多巴胺对红细胞进行包裹修饰的方法来消除红细胞的免疫原性取得了成功,这种包裹能消除所有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但是包裹的“严密性”可能会影响红细胞行使除携氧外的其它生理功能,如物质转运、信号接收等。目的:通过引入分子印迹技术突破上述血型鉴定和血型化学转化法中的限制,实现血型鉴定的非蛋白鉴定和红细胞由B型向O型的特异性转化。方法:本论文根据B型抗原与A及O型抗原决定簇结构仅一个糖基分子的差异,设计并成功合成了能特异性识别B抗原末端特有糖基的分子印迹微球和分子印迹水凝胶,将两种材料分别应用于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结果:将分子印迹微球吸附在玻璃纤维试纸上后,它表现出对B型红细胞较强的特异性吸附作用而对A及O型红细胞的吸附较小,吸附后的试纸还能通过联用智能手机进行三原色光谱分析实现B型红细胞的鉴定;分子印迹水凝胶修饰的B型红细胞则与B抗体发生较弱的凝集反应,但A型红细胞仍与A抗体发生较强凝集反应,表明利用分子印迹水凝胶在血型转化应用中的潜力。结论:上述实验说明分子印迹方法的引入成功地实现了B型红细胞的非蛋白鉴定和红细胞由B型向O型的特异性转化,并且由于分子印迹方法具有通用性,因此有望将该方法应用于其它血型的鉴定和转化,分子印迹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事实上,数学的确拥有这一切,而且也可能传递这
研究了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通过密度调控碳氮代谢,实现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高。结果表明,吐丝期
电能是相对比较清洁可靠的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使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电网,实现用户用电营销管理信息智能化,成为全球电力行业的共同选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计量计费准确,及时采集用电数据,丰富收费方式,提高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供电公司发展的目标和宗旨。论文主要是通过研究现有缴费相关系统和文献,发现已有系统存在支付方式单一、手机号和客户号只能一对一、无法自动续费、无法便捷报修等问
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一项很常见且十分重要的资产,它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
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入发展,会出现许多技改大修工程项目,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这些技改大修项目的管理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进行技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全面”二字,如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全面”,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智慧和执政方略的巨大考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探索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是此文章的重点。从最基本的概念--地域文化出发,分别阐述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含义
自从上世界七十年代以来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解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行波解理论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它的存在性、唯一性
上海市崇启通道将是中国平原地区第一条生态高速公路。作为崇明生态岛上唯一的高速公路,衔接岛南岛北的长江隧桥,是进入上海的北大门,全长30公里。它将成为上海向长江三角洲北翼
对于钞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取得的成果也非常突出。但是以往的研究大都从宏观上来探讨钞关的设置情况,缺乏从微观上来考察具体某个钞关的设置和征税情况。北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