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间隔期内杀夫行为的刑事评价路径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暴间隔期内遭受暴力侵害的妇女杀害施暴丈夫的案件,因出现侵犯生命法益的严重后果,实务中大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并在量刑阶段实行轻缓化的处理。尽管学界一部分学者对“定罪轻刑化”这一裁判思路存在质疑,并试图探索行为的正当化路径,却终究由于无法满足违法阻却要件的条件使结论直接滑向有责。在明确了正当防卫和防御性紧急避险均难以作为违法阻却路径适用于此类案件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深入责任阶层进行探讨。在域内的责任阻却路径无法适用时,可尝试调转视角,着眼域外,通过引入《德国刑法典》第35条的“责任阻却性紧急避险”,来落实此类案件的责任阻却路径。文章第一部分从家暴间隔期内受暴妇女杀夫行为情节的界定入手,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对象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为了排除施暴丈夫对其人身法益甚至生命法益的损害而在两次家暴实行行为的间隔期内杀夫的行为,并从刑事裁判和学理讨论两个角度,阐述了对于此类案件的定罪轻刑现状、违法阻却趋向和责任阻却趋向:第二部分从违法阻却趋向实现路径的否定角度入手,论证行为无法满足正当防卫的时间和限度要件,亦无法满足正当化的防御性紧急避险中“保护的利益重大优越于损害利益”的利益衡量限度要件,因此两种刑事评价路径均无法实现行为的违法阻却;第三部分从责任阻却的角度探索,在明确了无法单独应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情况下,通过探索德国刑法体例中的“责任阻却性紧急避险”条款,论证了该条款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并结合案例具体情形进行要件分析,明确了行为满足“面临正在进行的现实危险”、“不得已制造了法益冲突”、“不存在特殊的危险承担义务”并基于“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明确了受暴妇女“不存在对紧急状态的错误认识”,由此证明“责任阻却性紧急避险”能够实现家暴间隔期内受暴妇女杀夫行为的责任阻却效果;第四部分从本土化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责任阻却性紧急避险引入的价值,并通过论证路径借鉴可行性和本土引入后的衔接方式,主张其能够作为家暴间隔期内杀夫行为可行的刑事评价路径。
其他文献
影响和制约教师培训的实践至少包含社会主导实践、专业主流实践和教师主体实践三个维度。真正提升教师培训品质的最终落脚点在教师主体实践的维度上,但前提必须是“三主契合”
在人们提倡绿色出行、移动生活的情况下,产品能源的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出行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可消耗资源来建立户外移
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实验,是"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的教育策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亲身体验,真正把知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多从火车、客车转变成了自驾行,同时也更在乎自身的出行安全和公路质量,所以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也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在我国起步较晚,与知
教子诗是我国古代诗教传统与重视家庭教育价值的综合体现,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使得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而既往研究中,以教子诗为史料的元代家庭教育研究并不多见。
2002年秋季北京市在全国率先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推出"计算物理"新课程模式.这种新课程模式为实现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