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咯并吡咯二酮-1,3-茚满二酮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小分子的荧光传感器在生物及化学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具有优越性能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Diketopyrrolopyrrole, DPP)小分子荧光探针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设计结构简单而性能高效以及灵敏度高的小分子吡咯并吡咯二酮(DPP)荧光探针展开研究,研究设计思路如下:(1)通过与1,3-茚满二酮的缩合反应合成具有迈克尔加成反应位点的新型DPP1化合物,提高其对氰基负离子及半胱氨酸的反应选择性;(2)通过DPP和1,3-茚满二酮的共同强拉电子作用,提高了迈克尔加成反应的活性,以及缩短了反应的时间,提高探针的灵敏度;(3)利用氰基负离子和探针DPP1反应后,1,3-茚满二酮片段会与DPP核形成类似三明治夹层状的结构,设计通过激基缔合物原理来检测氰基负离子;(4)利用半胱氨酸(Cys)和探针DPP1的双键发生迅速反应后,探针的π共轭体系会减小,其光物理性质(紫外和荧光)发生变化来检测半胱氨酸。实验结果表明,DPP1对氰基负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响应迅速的特点,可实现荧光增强和比色检测:在紫外-可见光谱表现为552 nm和339 nm处吸收峰下降,并且552 nm处的吸收峰蓝移到480 nm处;荧光发射光谱上表现为484 nm和572 nm处的荧光增强,检测限为0.36μM。同时DPPl对半胱氨酸的检测也具备高选择性,响应时间少于2分钟,其具体表现为:在紫外-可见光谱表现为552 nm和339 nm处吸收峰下降,并且552 nm处的吸收峰蓝移到484 nm处;荧光发射光谱上表现为485 nm处的荧光增强,并且667 nm处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探针DPP1对半胱氨酸的检测限为1.21μM。此外,探针DPP1在牛血清蛋白的应用中(对Cys34标记)显示出响应时间短(5分钟),溶液体系颜色变化明显的特点:由紫色变黄色。与此同时,这些结果与检测Cys的结果是一致的:紫外-可见光谱上552 nm处的吸收峰蓝移到480 nm,荧光发射光谱上表现485 nm处的荧光增强。最后,其在细胞成像结果表明,具有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DPPl主要集中于细胞质内。
其他文献
<正>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担任引导的角色,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课堂
目的分析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3月~2017年03月在我院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干预方案分为A组和B组
城市地铁设计必须了解所处地区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规律。文章依托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实例,在对其18个暗挖区间隧道庞大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合理选取的基础上,采用数理
随着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航天器相对运动姿态控制方法,对于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航天器交会对接为课题背景,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4月选取12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递质、早快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半夏泻心汤10、5、2.5g/kg剂量
目的通过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模型,探讨感觉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
本文首先论述了冀南“多”门帘的情况——冀南门帘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多样。然后论述了冀南的门帘风俗。冀南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庞大数量的门帘,是因为当地结婚把门帘当作不
微波加热技术是在微波场的作用下,物质内的极化分子随微波场频率转动,与非极化分子相互摩擦而产生能量损耗,使物质被加热到反应温度,从而实现材料合成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
<正>在大自然中,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都可以成为紫砂壶花货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花货创作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感悟及一双灵巧的手,中国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