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代,在"整理国故"运动与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批评不仅获得了一般的承认,而且地位也上升为文学的一类,成为一门现代学术科学。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等知名学者自觉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以各具特色的研究路径,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郭、罗二人的批评史著作一经问世就得到学界的认可,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也因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主张,拓宽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研究视野和著作形态,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汲取了西方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在价值判断上却展现出一种"折中"、"调和"学术论调,既表现出学术转型中的一些现代特质,又带有传统学术研究的古老血液。他以"求真"为目的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对古人的批评理论做到"理解之同情",以求得批评真意;在著述体例上,采取"以史为纲,横推义蕴"的横向研究,意图"从批评学方面,讨论各家的批评原理";在研究范围上,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资料拓展到总集。另外,方孝岳在中西汇通的学术视角下对古代文论的体系、审美标准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方法做出了有益探索。他提出古代文论的"体系说",主张文体审美论和"无背景"批评,这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当然,受时代意识和著述体例的影响,方著在创作中也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全面呈现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独特的研究方法、还原存古的学术祈向、现代转型的理论探索以及不可避免的研究局限,探索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全面、精准的传播,碎片化的浏览方式,准入门槛低等优势使短视频这种传播方式收获了大量的受众。然而,在传播过程中,短
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灵魂。推进机制创新,促进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是全市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正确处理好从严治党和加快发展的
报纸
本文主要阐述了GIS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例,探讨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分等数据处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自野外调查起的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
结合作者所在的大准铁路实际情况,在机车运用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加强机车运用管理、压缩周转时间,合理支配使用机车,提出如何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软件的不断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基本建设行业,特别适用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单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
【正】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主要是因为有些老师数学教学时存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安多"rok vxd"即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是当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之甘加和夏河,黄南藏族自治州之热贡和尖扎,海南藏族自治州之贵德及同德等地区,较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分男
中国古代文学史以诗文创作最为普遍,诗文创作丰富且成果卓著,构成我国文学史特有现象。而诗歌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传播的过程中并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自然少不了士
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紹興期間曾兩度拜相。執政期間,内修政事,外禦強敵,对政局的穩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趙鼎的歷史功過問題,自宋以來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趙鼎的詩
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人和物均会接入网络。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以及人与机器之间都存在着通信。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面临如下挑战:日益增长的连接数与有限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