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2017年十年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特征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2.研究我院阴沟肠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基因)、氨基糖苷类甲基化酶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I类整合子基因(intI)的检出情况,以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3.对我院阴沟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型,以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是否存在克隆传播现象。方法:1.收集我院2008-2017年十年间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数据,并采用耐药分析软件WHONET 5.6对阴沟肠杆菌的检出情况、主要标本类型中的检出情况、科室来源分布情况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2.收集110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10株阴沟肠杆菌的7种AMEs基因(aph(3’’)-VI、aac(3)-I、aac(3)-II、aac(3)-III、aac(6’)-Ib、ant(2’’)-I、ant(3’’)-I)、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和intI,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3.用ERIC-PCR方法对110株阴沟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2008-2017年十年间本院共分离出2272株阴沟肠杆菌,2010-2017年间,阴沟肠杆菌在伤口分泌物中的检出率最高,十年间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外科,占26.45%;药敏监测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009年达到最高,从2009-2017年,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十年间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在110株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5种AMEs基因,AMEs基因的总阳性率为46.36%(51/110),其中aac(6’)-Ib的检出率最高,未检出aph(3’’)-VI和aac(3)-I,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总阳性率为8.18%(9/110),intI基因的阳性率为47.27%(52/110);10株阿米卡星耐药株中有9株检出aac(3)-III,庆大霉素耐药株和妥布霉素耐药株均以基因aac(6’)-Ib的检出率最高;110株阴沟肠杆菌菌株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2.73%。3.110株阴沟肠杆菌中有40株扩增出条带,被分为20个型别,其中G型最多,有6株,其次是O型,有5株,其余70株未扩增出条带。结论:1.十年间本院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应引起重视。2.本院阴沟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之间的符合率高。3.本院部分阴沟肠杆菌菌株间存在散发克隆播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