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葛根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Pue-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探讨葛根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内药动学及对于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ue-NLC胶体溶液,在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及处方的基础上,以包封率和稳定性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测定表面电位、粒径及分布,离心超滤法测包封率,透析法测体外释药特性。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等为指标,优选Pue-NLC的冻干保护剂。大鼠尾静脉注射Pue溶液和Pue-NLC胶体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给药各组动物血浆中药物浓度。以Aβ25-35诱导PC12细胞为AD模型,通过MTT法检测Pue溶液和Pue-NLC胶体溶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制备的Pue-NLC胶体溶液形态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89±7)nm,包封率为(91.33±1.2)%,平均Zeta电位(-22±0.4)mV,并有良好的体外释放药物特性。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得知各种药动学参数表明Pue-NLC有延缓药物释放作用。Pue-NLC胶体溶液组的AUC、MRT和T1/2的值,是Pue溶液的1.75倍、1.80和3.09倍。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Aβ25-35浓度20μmol·L-1时为诱导PC细胞损伤的有效浓度。与对照组Aβ25-35比较,确定Pue溶液和Pue-NLC胶体溶液最低有效浓度为10μmol·L-1,细胞活性分别为(70.04±0.015)%;(91.26±0.017)%有极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Aβ25-35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损伤组Aβ25-35比较,Pue+Aβ25-35组,Pue-NLC+Aβ25-35组的凋亡细胞率明显减少,且Pue-NLC胶体溶液组凋亡率比Pue溶液组小,表明Pue-NLC胶体溶液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作用优于Pue溶液组。结论通过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ue-NLC胶体溶液符合制剂学的各项要求。体内试验表明Pue-NLC胶体溶液有延缓药物释放作用。体外细胞试验表明Pue-NLC胶体溶液对PC12细胞的生存率和保护作用高于Pue溶液。
其他文献
一  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  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些形
所谓“自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提出学习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自问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先决条件。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优势。然而,这些最佳优势能否有效地利用,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
目的:苦豆子生物碱成分及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用酸碱处理,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方法分离生物碱。对十个不同地区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进行
本课题是将有临床用药经验的验方研制开发成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新药——苦芪甘颗粒剂。本试验对该方进行了组方研究、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采用体外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以情境调动情感;以朗读触发情感;以观赏图片诱发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境 朗读 观察图片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除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因为学生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阶段中比重较大的一门课程,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取得显著的效果。作者结合教学经验,讨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及常用教学方法的合理选取。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讲授语文知识,老师往往“无所不用”,变着法儿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方法。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