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重型柴油车碳排放特征及减排分析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juren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碳”理念的提出,碳排放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交通道路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忽视;重型柴油车平均行驶里程往往较高,碳排放问题较为突出,准确了解其真实碳排放情况有助于分析减排途径,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本文通过车载终端远程上传平台的方式采集了1018辆在用重型柴油车近一年的OBD行车数据,并对其中3辆车进行了PEMS实际道路数据测量。利用PEMS数据与OBD数据对比的方式,验证了OBD数据的准确性和基于远程监测使用碳平衡法计算实际道路下CO2排放的可行性(R~2均大于0.94);对不同类型车辆重新划分v-VSP区间,使其更好地反映运行排放特征,并用短工况法得出了实际道路CO2排放速度修正曲线。通过对发动机运行参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速度下,档位越高CO2排放量越少,相同档位下CO2排放量与发动机转速呈正相关的结果。研究发现,受高峰期通勤人数影响,公交车碳排放变化在不同时间上较其他类型车辆更为敏感;不同季节开启空调后带来的碳排放增加量与运行过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有关,冬季公交车平均水温较高,空调对CO2的影响程度相比其他类型车辆较低,而夏季各类型车辆碳排放均有所上升。基于平台内测试车辆从宏观角度对天津市重型柴油车进行依据使用类型分布的碳排放清单的构建,提出需考虑车辆实际使用频率的核算方法,得到平台内所有车辆2021年CO2排放量为1.28万t,推算至整个天津市重型柴油车2021年CO2排放总量为285.65万t。研究了当前较为流行的减少碳排放方式,并对其中两种常见方法进行减排和经济性分析:1)纯柴油公交车动力系统更换为纯电动;2)纯柴油重型货车燃料更换为天然气。使用仿真软件分别构建纯柴油和纯电动公交车模型,考虑电动车充电带来的CO2排放,计算更换后单车实际道路下的减排率约为41.86%;通过理论推算柴油更换天然气后CO2排放量,得到相应的CO2排放因子。参考目前市场价格分析车辆按不同减排情景更换后实际经济效益,公交车使用约4年左右与更换之前所需总费用相同,而重型货车则仅需2年左右,但受天然气价格影响较大。分析补贴激励政策下相关部门经济支出与减排收益,结果为经济成本越高,CO2减排总量越多;单车角度分析,公交车单位经济减排效益要较高于重型货车,但考虑实际保有量,换新的重型货车占比越高,实际减排的总量越多,最高减排率可达32.61%左右。
其他文献
为争取交通项目效益最大化,在规划阶段,明确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为目的的交通基础设施效益评估是作为衡量项目价值的重要手段。新西兰政府于2021年2月发布《效益成本货币化手册》,作为选择最优交通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要求交通工程项目采用效益——成本评价法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估。评价结果(效益-费用比)即为项目方案对社会经济提升效率的定量化表征。本文详细探析《效益成本货币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其巨大的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动脉,关系着城市的文明和健康发展。然而,道路基础建设过程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是碳排放大户,存在着较大的减排潜力。因此,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及其削减对策研究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一条市政道路为例,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理论,确定城市道路
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保有量的增加及非道路国四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目标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有必要研究影响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的影响因素。喷油器参数影响着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影响着非道路柴油机瞬态循环排放。主要研究了 2 种不同特性参数的喷油器对柴油机瞬态 NRTC 循环排放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热态 NRTC 试验循环中,喷油孔数的增加及喷油孔径的减小使混合气燃烧充分,减少了
采用日本HORIBA OBS-ONE车载排放分析系统进行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轻型车实际道路排放的试验。试验采用同一台国六排放标准轻型车,在同组试验人员、相同线路、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两组实际道路排放特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试验揭示了环境温度与轻型车排放量的相关性,改变发动机中冷进气温度能大大改善排放的结果,有效遏制机动车排放的污染,且PEMS排放检测技术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为控制和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研究了低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道路收费问题。以私家车、常规公交和地铁组成的多方式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以CO2预期减排量和CO环境容量为约束,建立了最小化CO2排放总量和用户出行总时间的双目标道路收费模型。模型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双层优化方法刻画决策者和出行者间的领导-跟随关系,上层为决策者在低碳排放约束下制定道路收费方案以权衡双目标,下层为出行者根据收费措施做出交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在数学课堂练习中落实“双减”政策,践行减负增效。文章从数学课堂练习的必要性及价值入手,分析传统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课堂练习观念、设立多维练习目标,精选课堂练习题目、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丰富课堂练习形式、体现题型的多样性,科学评价练习成果、保证评价真实准确等方面对“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
非道路排放与“双碳”政策息息相关,两者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政治影响力,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一项能够贯穿国家发展40年的政策将是一个政策群或政策链,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联动,以及部分行业、企业行动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效应。非道路排放标准的发展应紧跟国家“双碳”政策目标,下好先手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近年来,武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持续增长,排气污染影响日益突出。2019年,武汉市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96万台。对编码登记的机械数据进行了分析,参考《2021年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测算方法,测算了武汉市工程类非道机械的4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测算结果为:氮氧化物(NOx)4747.90 t,一氧化碳(CO)1305
课程思政融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有效举措。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阐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协同育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路径,包括转变育人观念,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培养人文素养底蕴,营造思政育人氛围;根据学生学情规律教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引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3辆加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远程监控设备的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以获取车辆实际道路基于电子控制器单元(ECU)的OBD远程油耗数据,分析碳排放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基于碳平衡法获取的ECU油耗换算CO2与车载排放测量系统(PEMS)直接测量的CO2排放结果存在差异,二者偏差平均为2.06%.对影响ECU碳排放计算的关键因素(ECU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