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残留对土壤和小麦根系邻苯二甲酸酯累积及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覆膜栽培措施具有增温保墒促产抑杂的优势而广泛应用在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生产中。然而,地膜回收率低,大量残膜碎片导致了微塑料的产生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的释放,对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还可通过富集作用被植物吸收累积,最终经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康。揭示邻苯二甲酸酯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对于保护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重用意义。然而,农田土壤残留地膜碎片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释放动态变化规律、被作物根系吸收的方式及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残膜碎片中邻苯二甲酸酯释放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地膜颜色、残留量、老化程度及残留时间对释放的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对其的响应,并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小麦根系吸收累积邻苯二甲酸酯的方式,以期深入认识地膜残留引发的土壤和小麦根系邻苯二甲酸酯累积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地膜碎片残留显著增加了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的累积,其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夏冬季最高,春秋季较低。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无膜对照处理的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平均值为0.63 mg kg-1;与对照相比,残留量为325 kg hm-2的白膜和黑膜处理的土壤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平均值分别提高了0.48 mg kg-1和0.58 mg kg-1。所有处理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检出量和检出率最高。地膜残留量增加、老化程度加深和残留时间延长均加剧了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的累积,具体表现为:与低残留量(65 kg hm-2)白膜处理相比,残留量为325和650 kg hm-2的白膜处理使土壤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分别提高了52%和70%,黑膜处理分别提高了63%和140%。与新鲜地膜处理相比,地表覆盖半年及一年(自然老化)后的残膜碎片再次埋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累积量更大。2.土壤细菌群落对地膜碎片残留的响应因采样时间而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碎片残留对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45天时菌群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显示,短期内地膜残留扰乱了细菌的物种组成,但随残留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与无膜对照相比,地膜碎片残留对土壤主要细菌的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各时期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相对丰度降低,而Gp4、Gaiella、Aridibacter、Terrimonas、WPS-1_genera_incertae_sedis、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Gp16、Gp3、Solirubrobacter、斯科曼氏球菌属(Skermanella)的相对丰度升高。基于扩增子测序数据对土壤细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细菌代谢、基因信息过程和细胞过程相关的功能受到地膜碎片残留的影响。3.小麦根系对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的吸收并非通过水通道、阴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进行。水培实验结果表明:0-48 h内小麦根系中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介于49.36-152.02 mg kg-1,吸收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吸收(0-12 h)和慢速吸收阶段(12-48h)。吸收过程中,根系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和营养液p H同时增加,表明可能存在由质子和邻苯二甲酸酯同向转运体介导的主动吸收过程。此外,吸收过程还受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浓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与25℃处理相比,低温(10℃)抑制了根系对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的吸收,添加5 mg L-1时抑制率为34.01%,而添加40 mg L-1时抑制率仅为8.16%。对吸收通道的研究表明,添加水通道、阴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对根系代表性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优化地膜的使用,控制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成都市郊鸟类的季节变动曲线近似(?)形。曲线表示的自然现象规律性地分别出现在峨媚山及我国东部的一定季节。比较分析有关区系资料,推测我国东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鸟类季节变动曲线分别为(?)和(?)形或稍有改变,更南和更北的变化是曲线两峯逐渐消失。
期刊
根结线虫病是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并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常规的化学防治方法因毒性大、破坏生态环境而不适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能稳定寄生在作物体内的生物防治真菌,内生真菌通过抑制卵的孵化、降低J2期线虫幼虫活力、抑制线虫的入侵、延缓雌虫发育、减少产卵数目、降低作物根中根结和卵块数量,来实现稳定、高效、安全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害。近年来,内生真菌的作用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志贺直哉的心境小说名作《在城崎》,描写的是被山手线的电车撞到的作者“我”在城崎养伤时候的一段经历。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写了3个小动物之死,一个是已经死去的蜜蜂,一个是插着鱼钎濒临死亡的老鼠,还有一个是被“我”无意砸中而意外身亡的蝾螈。本文通过作者对这三个小动物之死来分析作者所认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得出作者的生死观:人其实和动物一样,生死本没有什么差别。
述、析、评、辨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角色,同时强调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与学术问题的引入。述、析、评、辨四层次的问题导学设计,一方面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即“述”侧重时序思维,“析”侧重证据的运用,“评”侧重历史理解,“辨”侧重唯物史观,另一方面,四层次问题设计又非泾渭分明,而是以主题为线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交融、互为依存的整体。
本文对淡紫拟青霉菌剂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重病田进行土壤熏蒸基础上,比较淡紫拟青霉菌剂不同剂型、用量以及施用方式的防病、增产效果,明确了淡紫拟青霉粉剂和颗粒剂以及穴施、追施等均可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防病效果≥60.0%,其中穴施和追施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9.0%,与化学农药防效接近,增产效果明显,可达到26.0%。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剂型
纸笔互动课堂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让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并随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往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如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环境污染等。滨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地膜使用有较长的历史。农用薄膜及地膜的大面积使用,为滨州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残膜问题。本文对滨州市1999—2020年农膜、地膜使用量和地膜覆盖面积数据及全国地膜残留监测网国控监测点无棣县佘家
期刊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对植烟土壤肥力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植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不同生物降解地膜施入量T1(0.05 g/kg)、T2(0.50 g/kg)和T3(5 g/kg)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生物降解地膜处理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5.00%~47.00%、-15.79%~65.79%和18.75%~56.25%。同时,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