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中国小说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王德威所言:“没有晚清,何来五四?”①小说向现代化的转变,已被学界公认为始于晚清。《孽海花》作为晚清经典小说之一,在现代性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孽海化》容纳了大量历史事件、个人经历见闻。大到国事政事,小到家庭个人;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艺人歌妓。小说在内容上展现了时代进步的民主革命性和新旧交替时期文人的思想。一方面,《孽海花》向读者灌输新知。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新名词、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等,体现了新的时代观念和现代气息,并且反映了晚清作家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民主革命思想。阿英总结晚清小说特征时指出:“当时作家,意识的以小说作为了武器,不断对政府和一切社会恶现象抨击。”②《孽海花》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揭露社会的弊端,谴责落后的制度,主张民主革命,解放女性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孽海花》艺术手法明显受西方影响,既有因袭守旧的方面,也有超越传统的因素。比如小说依然采用传统的章回体形式,文化载体的语言采用文言与白话相参杂的方式等。心理描写、景物描写除了大量利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外,还大量借鉴西方白描式刻画。既朴素又生动的描写方式,大大拓展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审美感受。从叙事模式上看,作者有意识地依照故事情节调节叙事时间,打破自然时序,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叙事角度改变了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第三者叙事模式;采用多种叙事方式,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叙事结构采用被曾朴首次命名的“珠花式结构”,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
《孽海花》作者曾朴弃官从实业之后,以创办书店、写小说为生。并把《孽海花》发表于自己创办的《小说林》月刊之上。可见,《孽海花》是曾朴以写作为生计的条件下创作的:传播方式-改以往传统,运用报刊作为新型媒介。这种特殊的创作背景和新式的传播手段,对《孽海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使得作为晚清时期一部代表性作品的《孽海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段都显示出了与传统小说相区别的新因素,展示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对比中显示出现代性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