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方小说中的历史叙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籍江西、生于南京、成长生活于武汉的方方,自出道以来始终活跃于文坛。从《“大篷车”上》开始,三十多年来方方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引起读者和研究者的各方关注。然而对方方小说中历史叙事的研究是相对薄弱的一环,目前仅有《方方小说中的历史书写》一篇硕士论文。另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期刊《论方方长篇小说的文体意识与城市形象的历史书写》虽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仅从文体和城市形象的历史书写进行论述还不够全面。本文从内容、创作技法等方面对方方小说中的历史叙事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方方这一领域的研究寻求新的突破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方方小说中历史叙事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时限、方法与基本概念。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政治话语的延续、知识分子的“变形”以及女性命运的“回环”对不同时期方方小说历史叙事的特点进行阐述。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方早期的创作时,常据文本内容,从青春理想的层面进行分析,大多没有挖掘内容背后的实质。本文在此基础上融入历史因素,对其背后隐藏的政治话语进行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遗漏点。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方方在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虽然对方方小说中知识分子层面进行研究的论文不少,但从历史变化的角度,从知识分子“变形”的方面进行论述的文章却不是很多,本文试图在此寻求创新。方方作为女性作家,自然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方方的女性意识大多流于表面,九十年代以后方方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更加明显。本文采用回环叙事的方式,对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进行论述。第二章针对方方小说历史叙事中的时空经营,从新“归乡模式”中的时间经营、“剧场模式”中的空间经营以及时空经营中的对比艺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方方小说历史叙事在时空方面的特点。时空观是叙事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离去——归来”的模式解读方方小说历史叙事中的时间经营。通过小说主人公在“离去”、“归来”前后的行为、思想变化,展现历史的时代变迁。而在空间方面本文摒弃了宏大的空间叙事,而是采用戏剧中的“剧场模式”进行阐释。小说人物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上演“历史”的悲喜剧,以小见大展现历史的全貌。同时方方小说在时空经营中还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既有时间前后的对比,也有不同空间的对比;既有代际之间的纵向对比,也有代际内的横向对比,由此形成了巨大的网状结构。第三章论述方方小说历史叙事中的隐匿与解构,通过文本中的“隐匿书写”以及“符号化”策略展现方方小说历史叙事的独特性。在过去对方方研究中,很少提到文本中的隐匿与解构。其实在方方小说的一些文本中,历史叙事并不是直接显现的,而是隐匿在叙事当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父辈历史叙事,这在方方的爱情、刑侦等各种题材的小说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当然更为极端的是,在某些小说中的历史已然没有了具体的含义,而变成抽象的“符号”。本文便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这部分内容加以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部分研究的缺失。第四章则以“嵌套视角”、儿童视角和“看客”视角为例,论述方方小说历史叙事特有的视角选择策略。作家对叙事视角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效果,历史在不同的视角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嵌套视角的环环相扣会产生巨大的悬念,也能使读者更加融入小说的文本。儿童视角的天真、淳朴则更易让人参透历史的本质。通过“看客”的眼睛对历史进行另一番观测,则更加客观。第五章从知识分子和革命者的家族背景和“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论述方方小说中历史叙事的成因。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分析方方家族对其创作的影响,将主要着眼点放在方方的父系亲属身上,却忽略了方方的母系亲属,尤其是方方的老外公——杨赓笙对方方的影响。一代名将杨赓笙虽然与方方未曾谋面,但方方却从其金戈铁马的经历中激发出探究革命历史的创作欲。因此研究方方小说中的历史叙事,还要考虑其家族中革命者的因素。而80年代各种文学思潮的涌入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对方方小说的历史叙事有更直接的启示。论文正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对方方小说中的历史叙事进行全面总结。
其他文献
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乡土文学发端于“五四”时期,经过百年的发展,空前繁荣。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文坛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诸多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但发展是
对球墨铸铁台车车体进行初步的铸造工艺设计,主要为浇注系统和冒口的设计;运用铸造数值模拟软件ViewCast对其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可能产生的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及部位,从
期刊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变得非常普遍,手机终端科技也逐渐发展起来,导致人们对手机终端的功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实现打电话发短信的简单终端,而是逐渐成为了集合电话,短信,GPS卫星导航等多功能的超级智能终端。如何保证手机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并且在实现各个功能过程中间没有冲突是当前手机软件测试公司的核心。本文主要研究手机软件功能的测试,介绍测试用例的管理模块和测试用例的执行。 
期刊
重新思考:敏捷流程设计和技术实施,对于推动可持续以及实现能源效率目标影响深远.在可持续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与有效制造改进和减少浪费有很多相通之处.
苏轼是北宋时期,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军人物。他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著述颇多,文、诗、词兼擅,且跨书、画、音乐、医学等诸多领域。对苏轼其人、其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