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捕捞业既面临着如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肩负着为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使命。指标体系是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概念转化为行动的桥梁与纽带。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国家一级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文试图对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并指出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依据这一思路,作者将本论文的主题确定为“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系统阐明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构理论、方法和程序,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特别是中国海洋捕捞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中国建构国家级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议题和应优先开展的活动领域。为达成上述总体目标,本研究确定了五大子目标:一是从认识论层面系统梳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论传统;二是了解与渔业密切相关的农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情形;三是从整体论的视野出发分析海洋捕捞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四是掌握国内外在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建构方面的进展情况、研究取向和存在的问题;五是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以及在此过程中应优先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全文包括绪论和七章正文。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第一章,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论渊源、指标体系研究的方法论传统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理论、方法和程序。第二章,阐明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法、研究成果和研究取向及其对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的启示。第三章,就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面临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构中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面临的政策性议题和应优先开展的研究活动,以及明确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第四章,介绍了国际政府间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系统的一些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各国已经推出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哪些框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建构国家一级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一般性程序,重点是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参考系统的设计、建构(包括目标的确定、指标和参考点的选取)以及执行,包括对系统绩效的测试,系统建构的数据需求,成本—效益问题,制度方面的要求,能力建设和协调,以及相关研究对中国建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启示。第五章,阐明了有关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内外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阐述了海洋捕捞业及其诸维度(生态、经济、社会和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海洋捕捞业是一个系统,由“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构成,只有当每一子系统都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时,海洋捕捞业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海洋捕捞业的经济可持续性、沿海渔区的社会可持续性和海洋捕捞业治理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生态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针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第七章,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为有效达成预期研究目标,本论文采用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论框架”,其核心是“比较案例研究法”。这一方法的设计集中围绕在如何实现本研究所确立的目标,即辨明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和要素构成。在分析和评估海洋捕捞业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本研究交叉采用了解释性模型、理想型和规范框架。解释性模型和结构化评估框架的运用是比较案例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研究领域上,本论文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建构方法、建构程序和实际性问题。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以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概念”再到“行动”的简要过程,而“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国际上之所以成为一大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正是国际社会力图把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转化为行动的一种努力。三是本研究表明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不仅是一项多学科研究领域,也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科研议题,并进而指出建构中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正确顺序。四是明确指出海洋捕捞业由“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构成,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海洋捕捞业的经济可持续性、沿海渔区的社会可持续性和海洋捕捞业治理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此外,本研究还指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不等同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笔者清楚地意识到,本研究存在诸多明显的局限性。一是研究时效性问题。论文写作过程中,国际社会正开展多项研究且进展迅速,因而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问题。二是数据局限性问题。指标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议题,再加上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研究无法获取诸多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数据。三是模型局限性问题。模型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是组织思想和概念的一种方法,模型不是现实本身。通过各种模型和框架,本研究对各种指标体系予以评估和比较,并观察指标的效果及其应用所面临的议题。对指标结果的解释需要进一步的实地验证和连续的评议和解释过程。此外,政策模型本身有一种固有的主观性。
其他文献
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该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及光
本文从单模光纤高斯模场解析分析法入手,推出了单模光纤归一化频率与高斯模场直径的解析表达式,此后,导出了单模光纤连接中同时存在横向偏移,轴线倾斜,端面间隙,以及光纤直径不匹配
本实验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进行了测定,对其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样品加标回收进行结果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人类不断努力寻找可以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风能以其技术成熟度、可实现性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但是风电功率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当风电大规模并网后,风电的这些特点将会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对风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增加风电并网容量具有重要意义。风电功率的随机波动性是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高的瓶颈问题。针对风电功率波动,将引起风电功率波
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实施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城镇化进程中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有助于缓解内需不足,并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创造机会。然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外部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审判管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化与审
报纸
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树立现代科学的考试观,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分析了我校近年来课程考试改革的
由于风能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等特点,为了提高风电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计及湍流强度的时间卷积网络预测方法。为了更好地表征风速波动特征,在气象数据中引入
MeCWINV6是木薯6个细胞壁转化酶基因之一。本研究中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MeCWINV6启动子的上游转录调节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基础。由MeCWINV6的启动子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