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迁与作物选择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生态环境与水稻种植情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认为,水稻具有单产高与可利用不宜旱作的低洼、盐碱地的优点,促使古人努力在不适宜水稻生长的河北平原种稻,并且针对生态环境的限制,在种稻技术上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唐宋以来,河北平原的生态环境开始发生较大的变迁,主要是气候由暖湿转向冷干,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逐渐缺乏,使河北平原更加不适宜种稻,水稻种植也随之逐渐衰落。第一章主要考察河北平原种稻的环境选择与种稻技术的改进。与粟、麦等旱地作物相比,水稻不仅亩产高,而且具有需水量大和耐盐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河北平原不宜旱作的低洼、盐碱地,所以古人一直努力在河北平原种稻。为了减轻生态环境对水稻生长的限制,在种稻技术上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主要有浸种催芽、调节水温等应对低温的措施,育秧移栽、烤田等节水措施。第二章主要考察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情况及变化。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南部太行山东麓的怀、卫地区和北部燕山南麓的幽、蓟地区,两个地区种稻比较稳定;中部太行山东麓定州等地到东部沧州等地一线在某些时期也种稻,时断时续,很不稳定。整体来看,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在逐渐衰落,到金代除重点经营的京畿地区与自然条件较好的怀、卫等州,其他地区己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了。第三章主要从气候和水环境两方面分析唐宋时期河北平原水稻种植变迁的环境制约。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生态环境开始发生较大的变迁,气候由暖湿转向冷干,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逐渐缺乏。温度降低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也使其发生冷害的频率显著提高;气候变干与水资源缺乏使水稻生长需水不能保证。在气候与水环境变迁的双重作用下,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逐渐衰落。第四章将唐宋时期河北平原旱作麦类与水稻的种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与水稻的情况相反,麦子“接绝续乏”等优点带来的主观动力与以保墒防旱为核心的种麦技术的改进,推动了麦类种植的不断发展。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稻、麦种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结语指出农作物的选择与变迁是人类寻求生态环境属性与农作物生理特征最佳结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调整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过程,而最终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物质生存资料。
其他文献
液压厚度控制系统(AGC)作为大型板带轧机的核心系统,是一个集轧机本体、轧制工艺、板带材料、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及控制系统于一体的典型复杂系统。虽然板厚控制技术已应用多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进一步增加,必将会产生更大量的生活污泥,生活污泥的有效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研究开发生活污泥处理新技术是目前国内外
本文将认知这一心理学概念引入高管团队理论,基于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TMT认知、团队过程对决策绩效的影响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器组的重要高音弹拨乐器。文章从柳琴缘起的几种说法谈到柳琴的制作变革,试图厘清柳琴这200多年来的变化发展
锻造零件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学化工等工业生产中,新一代核电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高效能大运力航空、航海装备的大规模建造,以及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业等重要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对大型锻件的产量、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钢结构锻造件已渐渐无法满足高强度、轻量化的工业要求,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25凭借其在600-1000℃高温下仍具有优异的强度、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以及良好的锻
目的:分析在肺癌放疗中运用呼吸门控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06~2018-12诊治的50例肺癌放疗患者作为项目研究资料,本文参考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25例,参照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产
随着社会网络服务(SNS)的迅速兴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社会网络数据。然而人们对数据的分析理解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对数据的收集能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分析数据
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分包的通行做法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由发包方编制工程量清单,承包商参照工程里清单的工作内容、图纸工程量以及相关技术要求,根据企
日前,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推出了业界首款专为便携式超声波系统而设计的8通道超声波发射/接收芯片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吴渭强介绍说,美国国家半导体的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