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为临床防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选择我院门诊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20例,临床表现为轻度蛋白尿、血尿伴肾功能损害,血压正常,观察期间退出4例,终点病例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2)收取病人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治疗后第3个月的血清及尿液标本,-70℃冻存。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肌酐、血、尿胱抑素C (Cys C)、尿总蛋白、白蛋白;根据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关联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血丙二醛(MDA)浓度;光镜下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结果:1.槐杞黄颗粒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参数的变化1.1槐杞黄颗粒干预组治疗前的血清肌酐、MDA、Cys-C、NGA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eGFR明显降低(P<0.01)。1.2与治疗前基础值比较,槐杞黄颗粒干预治疗后第1月血清MDA、Cys-c、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Cr水平降低(P<0.05)、eGFR水平显著上升(P<0.05);槐杞黄颗粒干预治疗后第3月血清MDA、Cr、Cys-c、NGA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eGFR水平显著上升(P<0.01)。1.3与治疗后第1月比较,槐杞黄颗粒干预治疗后第3月血NGAL、血Cys-c水平均进一步下降(P<0.01),血MDA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eGFR和血清肌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槐杞黄颗粒治疗前后尿液生化指标参数的变化2.1槐杞黄颗粒干预组治疗前尿NGAL、Cys-C.白蛋白、总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2与治疗前基础值比较,杞黄颗粒治疗后第1月尿NGAL、 Cys-C、白蛋白、总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均明显著降低(P<0.01);槐杞黄颗粒治疗后第3月尿NGAL、Cys-C、白蛋白、总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2.3与治疗后第1月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后第3月尿NGAL、 Cys-C、白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尿总蛋白降低(P<0.05)。结论:1.槐杞黄颗粒对延缓临床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和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临床防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可能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2.槐杞黄颗粒能有效减轻血尿,减少尿红细胞计数,但其机制尚未明确。表5个,图10个,参考文献25篇。